猪业观察

1个月收储3次,猪价仍跌跌不休?

本文详细分析了2023年9月中国市场的大幅波动,特别是粮食市场(如玉米、小麦)和猪价的显著变化。文章探讨了猪价超预期下跌的原因,包括宏观经济的影响、猪肉消费需求下降以及市场对供需关系的误判。此外,还讨论了国家猪肉收储措施的效果及对未来猪市的展望。

股价涨疯了!养猪巨头们大手笔回购股份,释放什么信号?

本文分析了A股上市公司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近期的股票回购计划,探讨了两家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回购目的及其对股价和市场信心的影响。文章指出,两家公司通过大额回购股份,不仅传递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还旨在稳定股价、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提升团队凝聚力。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当前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环境和公司采取的策略。

养殖行情逐步恢复!猪料需求现好转:有一线销售员较年初单月多卖100吨

随着生猪养殖行情逐步恢复,今年上半年承压的生猪饲料行业正得到一定改善。一线销售人员表示,销量较年初有所增加,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生猪养殖盈利逐渐稳定,饲料需求将企稳并成为相关企业业绩改善的支撑点。此外,豆粕等原料价格下降也对饲料企业成本控制带来利好。头部饲料企业如新希望、海大集团和大北农的猪饲料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1300万散户退出!养猪业变革“农户时代”,代养成新出路?

本文分析了非洲猪瘟后我国生猪产业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政策和资本推动下,集团场迅速发展,而大量中小散户快速退出。文章探讨了‘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及其对农户收入和企业运营的影响,特别是双胞胎和温氏等企业在这一转型中的表现和策略。同时,文章强调了养殖模式的升级和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成为生猪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2024年9月26日,生猪行业集体路演在上交所旗下上证路演中心举办,新五丰、巨星农牧、神农集团等上市公司聚焦行业发展与前沿趋势,探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文章分析了各公司在生猪出栏量增长、成本控制、产能扩张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并强调了现代化、规模化和智能化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2024年1—8月我国畜产品贸易情况:猪肉进口下降

2023年1月至8月,我国畜产品贸易情况显示,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下降11.3%和17.7%,而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21.5%和4.5%。具体来看,肉类及杂碎进口量下降13.9%,其中猪肉进口大幅减少,牛肉进口略有增长,羊肉进口下降。禽肉进口减少但出口增加。蛋类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乳制品方面,各类乳制品进口量和进口额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大包粉的进口量明显减少。

二育成本已低于自繁自养,行业数智化趋势已明

2024年,生猪养殖行业走出周期低谷,猪价上涨叠加成本下降,使得养殖企业从全面亏损转为普遍盈利。行业对降本的关注持续,尤其是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大型养殖集团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而中小养殖户则更多选择短线操作如二次育肥。文章详细探讨了当前生猪养殖行业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123家猪企生猪、母猪存栏上涨!猪真的多了!难怪猪价跌不停

本文分析了中秋节后猪价连续下跌的原因,探讨了生猪供应快速增长、母猪存栏量上升以及猪企产能增长的影响。文章还预测了四季度猪价的走势,并讨论了养猪集约化对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的影响。随着养猪工业化的推进,猪价将逐步逼近成本线,未来猪价可能继续震荡下跌,直到找到供需平衡点。国家推动养猪集约化旨在保障猪肉产量和降低成本,确保民生需求。

以后还需不需要散户?大猪企能出钱帮助小农户防非?

从2018到2023年,受政策、资本和疫情影响,集团养殖尤其是上市猪企的产能占比快速提升。文章详细分析了TOP10养殖企业的出栏量增长及家庭农场、散养户的现状,并探讨了大企业和散户在非洲猪瘟防控和未来发展方向上的互动与合作。多位行业专家分享了关于全产业链降本管理的经验,并提出了合作社模式及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解决方案。

猪价上涨千头母猪场却加快淘汰母猪!养户:连续亏损谁能不怕,以后不会考虑再养母猪了

文章详细分析了2023年以来中国生猪市场的价格走势和养殖端的变化。尽管生猪价格自5月开始大幅上涨,南方部分地区突破11元关口,但无论是大型养殖集团还是中小散户,目前的产能布局都偏向谨慎。许多散户正陆续退出自繁自养阵营,转向仔猪育肥及二次育肥,以应对高成本和疫病风险。文章还探讨了二育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及未来市场可能面临的阶段性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