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猪价下跌“创新低”,还要继续跌吗?

国庆假期结束后,国内生猪市场重回疲软态势,受节日效应消退、餐饮需求减弱及居民囤货未消化影响,猪肉消费承接不足,屠宰量大幅回落。叠加二次育肥入场积极性低迷,养殖端看涨信心不足,供应端出栏压力持续加大,导致猪价普遍下行,市场进入‘磨底’阶段。本文分析了当前生猪供需格局及未来价格走势。

猪价持续磨底,10月能否绝处逢生?

9月至10月初,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外三元标猪均价跌破11.54元/公斤,进入“5元时代”。受供应过剩、二次育肥观望、节后需求回落及天气因素影响,猪价不涨反降。屠宰场开工率下滑,市场购销错配加剧。本文分析猪价下跌原因,并展望后市走势,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与市场情绪变化。

10月第1周:生猪产品、玉米价格环比下跌,豆粕、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环比持平

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数据,2023年10月第1周全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动情况:牛肉、羊肉、活羊价格小幅上涨,生猪、仔猪、猪肉、鸡蛋、鸡肉及部分饲料价格环比下跌,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稳中有降。本文提供详细的分地区、分品种价格分析,涵盖牛羊、家禽、生猪及饲料市场价格走势,助力从业者把握最新市场动态。

供应压力集中释放,猪企“以量补价”难挽颓势

当前国内生猪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生猪期货与现货价格持续走低,行业普遍陷入亏损。受供应集中释放和消费季节性回落影响,猪价短期难有起色,市场情绪悲观。尽管上市猪企采取“以量补价”策略,但供需失衡加剧,产能去化成关键转折点。长远来看,随着中小养殖户退出和头部企业调整产能,未来猪价有望迎来周期性反弹。本文深入分析生猪市场现状与前景。

看涨情绪浓厚,猪价仍有进一步上涨的契机!

10月下旬,国内生猪价格迎来反弹,外三元标猪均价回升至11.33元/公斤,市场看涨情绪增强。受冷空气降温、南方腌腊需求临近及二次育肥入场等因素推动,猪价止跌转涨。尽管供应压力仍存,但需求回暖与养殖端惜售支撑短期猪价上行,预计后续仍有上涨空间。

国庆玉米价格“起起落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价格走势大揭秘

国庆期间全国玉米价格整体偏弱运行,东北北港收购价最低至2110元/吨,受集港量大、烘干能力限制影响;华北因持续降雨导致收割延迟和玉米质量下降;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购销平缓,价格稳中走弱。新粮上市进度受天气和物流影响,下游企业多随用随采,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本文来源于我的钢铁网,由猪博士平台整理发布。

9月母猪减产、肥猪增加!市场会加速去产能吗?

2025年9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滑1.10%,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35%,呈现相反走势。受养殖盈利转负、亏损扩大、政策引导及局部猪病等因素影响,能繁母猪加速去产能;而需求平淡导致出栏受阻、被动压栏叠加前期产能释放,推动生猪存栏上升。展望10月,预计能繁母猪存栏继续下降1-2个百分点,生猪存栏因二次育肥和产能释放或进一步增长。本文基于卓创资讯数据,分析当前生猪行业存栏变化及未来趋势。

猪价下跌16.5%!10月消费旺季“遇冷”,行业底线价何时现?

10月初国内生猪价格延续下跌趋势,受供应过剩、节日需求不及预期及养殖企业出栏积极影响,猪价月内跌幅达16.5%,外三元标猪跌至11.76元/公斤。尽管部分散户出现惜售情绪,但整体供需仍偏宽松,预计短期内猪价易跌难涨,市场关注屠企开工率与出栏节奏变化。

如何通过外在特征来判断猪的身体健康状况?

秋季温差大、病菌易滋生,是猪病高发期。本文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猪的颈部、鼻盘、眼部、皮肤等外在特征判断其健康状况,并列举猪瘟、副猪嗜血杆菌、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圆环病毒等常见猪病的早期前兆症状,帮助养殖户及时发现病情,科学防控,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