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10年间(2013-2023)猪呼吸道疾病的抗菌药物敏感性

本文分析了2013年至2023年间从美国和加拿大病猪中分离出的四种主要呼吸道病原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研究基于Zoetis持续进行的抗菌药敏感性监测计划,采用标准化方法检测多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多数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敏感率,为猪呼吸道疾病(SRD)的治疗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并支持‘同一个健康’理念下的合理用药策略。

NEWS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布首个非瘟疫苗国际标准;生猪产能调控新动作:能繁母猪存栏调减100万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在第92届年度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非洲猪瘟(ASF)疫苗国际标准,明确疫苗需满足有效性、安全性和匹配性三大核心目标。同时,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发现5例野猪感染非洲猪瘟病例,疫情引发对疾病扩散的担忧。持续研发投入与综合防控措施将有助于减轻非洲猪瘟带来的负面影响。

异普克®的基本作用机理

异普克®是全球首款用于控制公猪异味的免疫学产品,通过诱导抗GnRF抗体有效去除雄酮和粪臭素。该产品同样可应用于商品母猪,抑制其发情行为,提高采食量与出栏重。本文详述异普克®的作用机制、使用效果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优势。

例猪轮状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控

本文介绍了一例由猪轮状病毒(PoRV)引起的断奶仔猪腹泻疫情的诊断与防控过程。通过RT-PCR检测确认为PoRV感染,并排除了细菌及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文章详细阐述了疫情发生情况、病料采集与检测方法、病毒鉴定结果以及采取的隔离、消毒、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最终有效控制了疫情。本案例对养殖场应对PoRV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农村散养户猪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本文探讨了中国农村散养户在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问题,分析了其对水源、土壤、空气及病原微生物带来的污染危害,并系统介绍了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包括腐熟堆肥、脱水干燥、沼气能源化、再生饲料制作和动物蛋白生产等。同时,文章指出了当前农村散养户在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旨在推动农村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母猪卵泡发育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母猪卵泡发育的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激素调控、营养状况、环境条件等,旨在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策略

本文系统分析了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种类、病因及其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并详细阐述了包括生物安全、饲养管理、疫苗免疫、应激控制和疫病监测在内的综合防控策略。旨在为提高猪群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生猪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猪育种中关键福利性状选择的重要性及其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猪育种中关键福利性状选择的重要性及其研究进展。随着消费者对动物福利和健康猪肉需求的提升,现代育种逐渐重视攻击行为、抗应激能力和母性行为等福利性状。研究表明这些性状具有遗传基础,并可通过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行为识别、SNP标记辅助选育等技术进行改良。文章分析了当前在测量与选育福利性状中的挑战与机遇,强调将福利性状纳入多性状综合育种计划对于提升动物福利、增强生产效益及推动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规模猪场生猪粪污处理的研究

本文深入探讨了规模猪场生猪粪污处理的重要性与挑战,分析了猪粪污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包括气体排放、重金属污染和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同时介绍了当前主要的粪污处理方式,如直接还田、饲料化利用、沼气发酵、动物繁殖(蚯蚓、蝇蛆)以及好氧堆肥等,并提出了推动粪污资源化、实现绿色养殖的发展路径。文章旨在为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持。

夏季中大猪急性死亡“怪象”增多,背后原因及防控何在?

本文分析了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导致猪群急性死亡的常见原因,包括急性非洲猪瘟、中暑、急性猪丹毒、水肿病、急性链球菌感染和猪肺疫等疾病。详细介绍了各类疾病的临床特征、剖检病变及相应的防控措施,为猪场提供科学有效的疾病诊断与预防建议。文章由易邦生物提供,供养猪从业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