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技术

全混合日粮混合均匀度检测方法(一)

本文介绍了全混合日粮搅拌机(TMR)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重要性,阐述了TMR饲养技术的原理及其对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作用。文章还详细分析了现有的饲料混合均匀度检测方法,包括CBT5918-1997和GB/T 10649-2008标准中的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甲基紫法,并指出现有方法在TMR饲料混合均匀度测定上的局限性。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和特性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在中性溶液中稳定的强致癌物质,以B1型毒性最强,耐高温但不耐酸碱。它主要来源于土壤、植物和粮食,如花生、玉米,易在储藏不当的条件下由黄曲霉或寄生曲霉产生。在饲料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可能源于霉变饲料和挤乳设备的清洁问题。了解其特性有助于食品安全管理。

【养奶牛必看】影响牛奶固有酸度的因素(一)

本文讨论了奶牛不同胎次对牛奶酸度的影响,指出一胎牛的酸度范围较高,随着胎次增加,酸度逐步降低。初乳酸度显著高于后续泌乳阶段,初乳(特别是第一次挤出)的平均酸度为0.44%,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在泌乳期的前15至20天,酸度有明显下降趋势,30天后趋于稳定,酸度变化与泌乳阶段密切相关。

饲料中的蛋白质与奶质的关系

这篇文章讨论了奶牛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对奶牛健康和乳品质量的影响。提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从10%到18%)可以增加奶牛的采食量和消化效率,尽管这会导致乳脂率因产奶量增加而下降,但可以通过调整饲料结构(如使用低纤维饲料增加蛋白质)来改善。输入酪蛋白或氨基酸混合物(如蛋氨酸和赖氨酸)不仅提高乳蛋白质,蛋氨酸的添加还能增加脂肪含量。总之,调整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量有积极影响。

奶牛乳房水肿的预防

文章讲述了妊娠奶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根据妊娠阶段调整营养,防止营养过剩,提供适宜的单独饲养环境,关注牛舍的温度和湿度以避免乳房水肿,保持空气清新并定期消毒,选择合适的放牧地并防止乳房受伤。这些措施旨在确保母体和胎儿的健康,以及预防乳房疾病的发生。

发酵豆粕在犊牛饲料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豆粕作为优质植物蛋白源在犊牛饲养中的应用问题,尤其是其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对犊牛消化健康的潜在影响。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豆粕的营养价值得以提升,抗营养因子降解,生成的小肽和有机酸有利于犊牛的消化吸收和肠道健康,有助于提高断奶日增重、增强免疫力、减少腹泻和断奶应激。同时,关注母犊的高品质培育,因为这对整个牛群的发展至关重要。发酵豆粕的研究发现其在改善犊牛消化、降低腹泻、减少抗生素使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解决牧场中长期存在的犊牛腹泻问题具有实际价值。

提高乳蛋白率的营养对策

本文关注提高奶牛采食量和免疫机能的方法,包括避免瘤胃过酸,使用特定的饲料添加剂,如糖蜜、啤酒糟和益康XP,同时强调日粮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重要性。文章还讨论了淀粉含量、蛋白质比例、过瘤胃蛋白的选择,以及如何在热应激情况下调整日粮以优化乳蛋白率和乳脂率。

如何从营养管理提升乳品质-乳蛋白率低的原因(低于正常值3.2)

本文关注奶牛养殖中影响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包括夏季热应激导致的采食量减少、瘤胃过酸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负面影响、日粮淀粉和蛋白的管理、氨基酸平衡、能量供给、牛只免疫状态以及牛群结构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优化牧场管理至关重要。

发酵豆粕在犊牛上的应用

这篇文章讨论了犊牛饲养质量对后续发育的关键影响,特别是颗粒料采食量和日增重作为评估指标。犊牛断奶时,颗粒料的摄入能力影响断奶时间和生长发育。通过发酵豆粕改善适口性,可以增加采食量,特别是在热应激期间,这有助于提高断奶日增重和整体饲养质量,进而影响成年母牛的体型形成及生产性能。

奶牛乳房水肿的治疗

本文讲述了病牛乳房轻度至重度水肿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刺激剂如酒精鱼石脂软膏、松节油等,以及西药如速尿、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进行静脉和肌肉注射。同时,提到了配合使用健胃消食散、硫酸钠等辅助治疗,并强调在症状缓解后调整药物剂量,注重心脏和肝脏的保护以及预防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