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技术

同期发情的常用激素

本文概述了影响生殖系统功能的几种激素,包括抑制卵泡发育的孕酮类药物(如甲孕酮和氯地孕酮)及其在母牛发情管理中的短期和长期应用。同时,前列腺素如PGF2α和黄体溶解作用在母牛同期发情中的角色,以及促卵泡发育和排卵的药物如PMSG、HCG、FSH、LH等在提高发情效果和卵泡成熟中的辅助作用。这些激素在动物繁殖管理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全混合日粮(TMR)在奶、肉牛饲养业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TMR(全混合日粮)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强调了其在保持奶牛和肉牛瘤胃健康中的重要性。通过将粗料、精料及添加剂充分混合,TMR技术确保了饲料的营养均衡,支持了奶牛和肉牛的健康与高效生产。文章还探讨了瘤胃内微生物群落对奶牛健康及乳制品生产的关键作用。

奶牛初乳的测定、保存、解冻程序

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乳的测定过程,包括使用专用仪器(如温度计和初乳测定仪)检测温度和比重,感官判断其新鲜度和质量,如异味、血乳和乳房炎乳的剔除。初乳的最佳质量范围是比重在52-140,合格范围是30-51,不合格则比重低于30。合格初乳需添加甲醛后冷冻,并记录详细信息。新鲜初乳在喂给犊牛前需经过甲醛处理,解冻时需提前在冷藏条件下进行,且解冻后的初乳不再添加甲醛。每次测定后,仪器需清洁并妥善保管。

牛奶酸碱度变化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中的应用

在奶牛养殖中,尽管抗生素治疗降低了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但临床乳房炎和整体乳房炎的危害依然存在。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曾高达50%,主要通过检测牛奶pH值和体细胞数来诊断。国际上,每毫升牛奶超过50万个体细胞常被认为是隐性乳房炎的指标。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发病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被认为是关键策略。在革兰氏阴性菌和无乳链球菌控制方面取得进展,但整体防控措施还需加强。

奶牛乳房水肿的防治总结

治疗乳房水肿需注重饲养管理与护理,包括适当运动、调整饲料,同时进行乳房热敷和按摩。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和鉴别诊断乳房炎、脓肿、血肿也至关重要。避免针刺放水以防感染,控制输液量,补充钙、钾、钠以保持体液平衡。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适量添加可能有预防作用。产前产后注意饲料质量、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以及逐步增加饮水和饲料量以防止水肿复发。

新生犊牛的护理及饲喂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生犊牛的护理方法,包括口腔和鼻孔的清理、体表干燥处理、脐带消毒、母子分离、打耳标、称重以及初乳和常乳的饲喂规定,包括温度控制。此外,文中还提到犊牛的饮水管理,从第3天开始提供饮用水,精料的逐渐引入和24小时供应。确保了犊牛的健康和生长需求。

制作TMR 日粮的技术要点

本文介绍了应用TMR技术的奶牛场如何通过合理分群、科学制作饲料配方、选用适合的机械设备、遵循正确的物料混合注意事项以及及时检测调整,来确保奶牛获得均衡的营养供给,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生长时期、胎次、泌乳阶段等对分群的影响,饲料配方中各因素的考量,机械设备选择的标准,物料混合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及定期检测的重要性和方法。

奶牛乳房水肿的治疗

本文讲述了病牛乳房轻度至重度水肿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刺激剂如酒精鱼石脂软膏、松节油等,以及西药如速尿、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进行静脉和肌肉注射。同时,提到了配合使用健胃消食散、硫酸钠等辅助治疗,并强调在症状缓解后调整药物剂量,注重心脏和肝脏的保护以及预防尿路感染。

发酵豆粕在犊牛上的应用

这篇文章讨论了犊牛饲养质量对后续发育的关键影响,特别是颗粒料采食量和日增重作为评估指标。犊牛断奶时,颗粒料的摄入能力影响断奶时间和生长发育。通过发酵豆粕改善适口性,可以增加采食量,特别是在热应激期间,这有助于提高断奶日增重和整体饲养质量,进而影响成年母牛的体型形成及生产性能。

如何从营养管理提升乳品质-乳蛋白率低的原因(低于正常值3.2)

本文关注奶牛养殖中影响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包括夏季热应激导致的采食量减少、瘤胃过酸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负面影响、日粮淀粉和蛋白的管理、氨基酸平衡、能量供给、牛只免疫状态以及牛群结构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优化牧场管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