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技术

饲料中的碳水化台物与奶质的关系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乳脂在牛奶成分中的不稳定性,以及饲料中的淀粉、纤维、丙酸和胰岛素等因素对乳脂含量的影响。研究指出,饲料的剪切长度、纤维类型和含量,以及精饲料的选择都会影响乳脂比例。特别强调了干物质中浓缩饲料用量超过55%时,对乳脂率的显著降低效果,以及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如谷物对蛋白质含量的提升作用。

饲料中的无机盐与乳脂的关系

该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奶牛瘤胃的酸碱度对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指出在正常酸碱度下己酸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奶牛的采食量。文章提到了使用易发酵饲料的碱化剂如碳酸氢钠、碳酸钾和氧化镁混合剂可以有效改善,但对含酸性纤维高的饲料如干草和鲜草青贮效果不佳。乳清和乳糖的作用也被提及,它们能够通过促进丁酸生成进而转化为乳脂。沸石虽然能提高瘤胃酸碱度,但可能影响乳脂和蛋白质含量。

【养奶牛必看】影响牛奶固有酸度的因素(三)

本研究关注奶牛健康状况对牛奶酸度的影响,包括乳腺炎症导致的酸度变化,以及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与酸度的关系。研究发现,乳蛋白含量越高,滴定酸度增加,而乳脂肪与酸度呈正相关,但超过一定范围时酸度会下降。气候因素,尤其是温度变化和非脂固体含量,对牛奶酸度有显著影响。

牛奶酸碱度变化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中的应用

在奶牛养殖中,尽管抗生素治疗降低了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但临床乳房炎和整体乳房炎的危害依然存在。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曾高达50%,主要通过检测牛奶pH值和体细胞数来诊断。国际上,每毫升牛奶超过50万个体细胞常被认为是隐性乳房炎的指标。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发病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被认为是关键策略。在革兰氏阴性菌和无乳链球菌控制方面取得进展,但整体防控措施还需加强。

酒精阳性乳对牛乳pH值的影响

研究对比了酒精阳性乳和非酒精阳性乳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中的表现,发现两者之间的阳性检出率和pH值差异不大,体细胞种类也没有明显变化。这表明酒精阳性乳与乳房炎的关联并非基于这些生理指标,而是强调了它们作为不同临床病症的独立性。隐性乳房炎对酒精阳性乳的影响不显著,可以通过pH值变化来区分这两种状况。

牛乳体细胞含量与pH值的关系

牛乳pH值通常在6.322到7.413之间,与体细胞含量正相关。乳腺炎症和白细胞增加导致体细胞增多,体细胞数量与pH值有明确的关系:正常值6.4-6.6,体细胞20万-50万/mL对应pH6.6-6.8,50万-150万/mL对应6.8-7.0,150万-500万/mL为7.0-7.2,超过500万/mL时pH上升。pH检测能有效简化判断乳房炎,减少因客观因素造成的误判,提高检测的可信度。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和特性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在中性溶液中稳定的强致癌物质,以B1型毒性最强,耐高温但不耐酸碱。它主要来源于土壤、植物和粮食,如花生、玉米,易在储藏不当的条件下由黄曲霉或寄生曲霉产生。在饲料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可能源于霉变饲料和挤乳设备的清洁问题。了解其特性有助于食品安全管理。

奶牛牧场如何从营养管理提升乳品质

该文章探讨了乳脂率降低的多种因素,包括采食量下降、热应激引起的瘤胃问题、免疫机能下降、日粮成分如淀粉和脂肪的影响等。文章提出了提高乳脂率的营养对策,如增加采食量、改善日粮配方、控制脂肪和淀粉的含量、添加抗氧化剂和矿物质、调整青贮饲料等措施。

新生犊牛的护理及饲喂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生犊牛的护理方法,包括口腔和鼻孔的清理、体表干燥处理、脐带消毒、母子分离、打耳标、称重以及初乳和常乳的饲喂规定,包括温度控制。此外,文中还提到犊牛的饮水管理,从第3天开始提供饮用水,精料的逐渐引入和24小时供应。确保了犊牛的健康和生长需求。

奶牛如何合成乳蛋白?

这篇文章探讨了荷斯坦奶牛的乳蛋白率及其对奶牛产奶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理想的乳蛋白率在3.20±0.05%,过高或过低都会带来问题。日粮中的粗蛋白经过一系列消化过程转化为乳蛋白,而过多的氨则可能转化为尿素损失。泌乳期间,乳腺对氨基酸的需求高,氨基酸代谢复杂,日粮营养的合理配比对乳蛋白合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