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正大

多家头部企业大幅预盈前三季 生猪养殖行业高景气度能持续多久

文章详细分析了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最新动态,包括牧原股份和ST天邦等龙头企业的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及9月销售数据。尽管近期生猪价格出现回调,头部企业仍保持较高的出栏积极性,预计四季度在需求旺季支撑下,行业将继续保持盈利。未来,随着现代化养殖技术的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效率将进一步提高,成本管控能力优秀的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奶价连跌三年,行业何时回暖?

中国乳业正经历近十年来最漫长的寒冬,奶价持续下行已超过三年,导致行业普遍亏损。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是主要问题,尤其在上游牧场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尽管大型牧场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但整体产能过剩依然严重。未来行业有望通过B端市场的开拓和产能去化逐步走出低谷,预计2024年三季度奶价周期可能迎来反转。

开年就大增!养猪集团接下来咋样?

2025年1月,上市猪企的生猪出栏数据显示显著增长趋势,总出栏量从2024年1月的896.58万头增加到2025年1月的1040.29万头,同比增长16.03%。其中,正邦科技、天康生物、立华股份和东瑞股份等企业表现突出,出栏量大幅增长,而傲农生物、天邦股份和罗牛山则出现负增长。行业龙头温氏股份保持稳定增长。根据能繁母猪存栏情况,预计2025年全年生猪出栏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10年风云变幻!盘点牧原、温氏、新希望、双胞胎、正邦…猪企10强洗牌史!

近10年来,中国养猪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规模化养殖迅速提升。文章通过回顾2016-2024年间猪企出栏量的排名变化,详细分析了不同阶段的行业格局。从扩张时代到剧变时代,再到三巨头时代的形成,以及2024年的新格局,揭示了各猪企在市场波动中的兴衰历程。文中特别提到了非洲猪瘟对行业的影响,以及“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模式的争议。来源:猪场动力网。

重磅!全国母猪高出正常保有量160万头!母猪去产能还需要6个月?

文章分析了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两月下降的情况,探讨了养猪业的两大趋势:行业理性化和高饱和度产能的持续存在。文章指出,尽管母猪存栏量有所减少,但当前水平仍处于较高位置,且大型养殖企业的产能调整更为谨慎,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猪价压力较大。未来,养猪业将面临进一步的成本和价格内卷,专家建议通过提质升级和差异化竞争来破局,并介绍了即将举办的‘2025集团猪企与规模猪场<成本-经营-管理>养猪产业峰会’,旨在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疯癫过后豆粕暴跌!菜粕蔫了!为啥?

本文分析了春节后豆粕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特别是在2月11日之后的降温现象。文中详细描述了豆粕和菜粕的价格变化、期货市场表现以及背后的影响因素,包括美国农业部的供需报告、CBOT大豆期货的走势、油厂的开机情况等。同时,文章也探讨了未来豆粕和菜粕价格的可能趋势,特别是随着气温升高和水产养殖季节的到来,菜粕的需求预计将增加。

仔猪销售成亮点!丨21家上市企业1月卖猪 956.7 万头!温氏股份289.9万头,新希望六和149

本文详细分析了21家上市猪企在2025年1月的生猪销售情况,包括出栏量、销售收入的同比和环比变化。重点探讨了部分企业在生猪销量上的增长与下跌原因,并特别关注了仔猪市场的销售热度及各企业仔猪销量占比。文章还提到了部分企业在仔猪外销方面的策略调整及其对现金流的影响。数据来源为博亚和讯。

甘肃张掖正大饲料有限公司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甘肃张掖正大饲料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甘肃省绿色工厂名单,彰显其在绿色发展和生态工业领域的示范作用。文章详细介绍了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内容、绿色工厂的评价指标以及张掖正大在生产全流程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具体措施,强调企业将继续推进绿色工厂标准化管理,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推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同发展。

疯癫过后豆粕暴跌!菜粕蔫了!为啥?

春节后的豆粕市场经历了大幅涨价,但在2月11日开始降温,豆粕和菜粕价格普遍下跌。主要原因是美国农业部2月份供需报告中大豆期末库存预测数据超过预期,导致CBOT大豆期货下跌,削弱了成本端对市场的支撑。此外,油厂开机增加和节后补货告一段落也影响了市场行情。尽管豆粕价格回落,但由于基差升高和进口大豆供应不足,跌幅有限。长远来看,气温升高后水产养殖的展开将支撑菜粕需求,使其偏强运行。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推动肉牛奶牛产业纾困,2025年行业如何发展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为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强调稳定基础产能和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文章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畜牧业面临的挑战,尤其是肉牛和奶牛养殖的亏损问题,并探讨了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推进差异化养殖模式和加强产业链建设。同时,文章也指出肉牛产业对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