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生猪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述了我国生猪产业现状;针对品种、饲料、环境、疾病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生猪产业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要点:选择合适的品种,优化猪群结构,改善饲养环境,采取严格疾病防控措施,优化生猪饲料,运用信息化数字化养殖技术实现生猪精细化饲养管理等;以助力生猪产业实现高品质、高产量、高收益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猪健康养殖模式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深受疾病肆虐、饲料霉变、饲养管理不当及生猪养殖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猪健康养殖应运而生。

生猪健康养殖是以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为主要内涵,利用先进的畜牧兽医科学与互联网等技术或手段,建立数量、质量、效益和生态“多合一”的现代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可以改善传统养殖业所带来的弊端。

生猪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的普及不仅能提高猪肉的产量和质量,还能促进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肉产品的需求、增加相关从业者的收入。

二、我国生猪养殖现状

生猪养殖业作为畜牧主导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在猪肉生产和消费上位居世界前列。从全国整体角度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达45256万头、69995万头和5541.4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74%、4.27%和4.60%。

从省份角度看,如江苏网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省畜牧业产值高达1200亿元,其中养猪业占40%左右,产值达480亿元,可见生猪产业在江苏省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江苏省生猪养殖仍以中小型规模养殖场为主,规模化、科技化养殖程度较低,其他省份也存在类似情况。

为了改变我国生猪养殖这一现状,第六届南农猪业大会暨2022钟山猪业展览会指出:我国生猪养殖业正在从传统养殖向智能化养殖迈进,智能化数字化是生猪高效健康养殖的发展方向。

三、生猪高效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要点

(一)选择适合的饲养品种

一个好的品种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病力,还能降低养殖风险,从而提高养殖效率。研究表明,在选择生猪品种时,应深入调研地区适应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性成熟早、排卵数高、繁殖力强、产仔数多、抗逆性强、环境适应性强的猪种作为地方特色品种进行养殖,如选择大花白猪、华猪、二花脸猪等。

种猪要从正规良种养殖场进行引进,有完整的档案记录手续,选择同批中生长速度快、体型匀称、四肢强健、肌肉丰满、膘情良好、睾丸发育正常的优良种公猪。在后备母猪的挑选方面,除与种公猪一般特征要求外,应注意其父代无遗传缺陷,外阴发育正常,体格健康匀称,其胸部宽大发达,骨盆大等,当母猪长到90日龄,体质量约30kg时挑选留种。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杂种优势,通过杂交改良,利用各品种优势,进而选择适合本地方饲养的品种。同时,还需抓好生猪人工授精的相关管理,减少疫病的传播扩散,保证饲养过程的健康。

(二)优化猪群结构

确定生猪养殖区域后,应定期监测所选择的猪群,优化和改善原有猪群结构,淘汰产能较差的种猪或病残猪,进而筛选出抗病力、免疫力较强的猪种,提升养殖效率。为控制疾病和胎龄结构,还需不断更新生猪,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

此外,要及时关注并更新各类种猪的体质情况、胎次情况和疾病情况等,建立母猪淘汰标准,对于繁殖线高胎龄的母猪最多留到9胎,奶水不好的也需淘汰,否则会影响后代的种用性能。

对于全新引进的猪种,必须经过生产测定,选优去劣确保猪种品质。同时进一步优化猪群结构,加大淘汰力度,第一年淘汰率控制在60%,第二年80%,第三年则需要根据胎龄结构制定出各胎次的淘汰率。

(三)改善养殖环境

为确保养殖效益的最大化,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综合治理养殖场周边环境。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在选择养殖场时,要求养殖场地势平整开阔、有缓坡,背风向阳,距交通主干道、医院学校、闹市等公共场所500m以上,距其他养殖场1000m以上,距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保护区等2000m以上,距无害化处理场所和动物隔离地3000m以上,防止生活污染物及疫病的传染,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养殖场粪污排出引起的污染。

②严格管理,杜绝外来人员进人场内,对进人场内的车辆用0.1%新洁尔灭全面消毒。

③从源头减少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减轻后续治理的压力。例如在生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益生菌和单体氨基酸,提高生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降低粪便污水中磷和氮的排放;还可通过调整料槽和饮水器的位置、水压等来冲洗清粪,或采取雨污分流方式减少污水产量,以期达到干净效果。

④严格控制环境质量,利用监测技术或手段对养殖场内的环境、土壤等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具有有害物质,给生猪创造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舒适的环境、良好的通风、合适的密度、干燥的地面是降低生猪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并能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

(四)优化生猪饲料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不法商贩通过饲料掺杂激素药物、肉骨粉等,降低生猪疾病发生率,提高出栏量或增加瘦肉率等,这些违法违规操作不仅威胁生猪健康,还会影响人类健康与寿命。因此,在生猪饲料选择上,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光学显微镜技术等相关手段,检测或观察饲料中的掺杂情况,选择优质原料,同时注意规避霉变饲料,不仅满足不同阶段生猪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促使生猪健康生长,还需满足人们对猪肉的髙品质需求,获得更髙的经济效益。

(五)进行精细化饲养管理

在规模化和集约化生猪养殖过程中,猪场信息化、数据化管理水平与养殖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因此实施生猪精细化饲养管理,是必然趋势。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加强智能化管控,运用通信、计算机等智能化监视设备,使生猪在各阶段生长过程中实现饲料输送自动化、环境监测动态化、猪群管理智能化、特殊猪群(妊娠母猪、初产母猪、仔猪等)个体信息和生产管理精细化;摸索研发适合本场不同阶段生猪精细饲养的管理系统软件。

②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像技术等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案,实时监测生猪生长状况,深入分析影响生猪养殖的相关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生猪个体差异的生产计划,调整饲养条件;优化猪群结构,充分改善养殖区环境,有效促进生猪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③加强伺养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饲养人员使用智能化设备在数据录入、数据处理和分析上的技术水平,并提高其对问题数据的判断力,通过数据分析反映管辖养殖区的真实情况。

(六)综合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生猪养殖中可综合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无人化饲养,降低生猪养殖的人力投人,这不仅为养殖场节约了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还能提升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运用智能化设备饲养和投喂时,不仅能设置饲料、饮水投喂量和投喂时间,还能调控适宜的投喂温度;还可运用一些自动化设备,如通风、湿度和温度调节器等对猪舍内环境进行调节,确定最适宜环境。

利用保育床、产仔床、现代养殖装备,提高饲养环境条件;还可利用自动化卫生消毒设备对猪舍进行卫生消毒等,这些信息化设备的应用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相比于人为操作更加的标准和规范,更利于生猪集约化饲养。这样一来,在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不用真正进人猪舍,即可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随时观察猪舍实时动态,了解每只猪群状况,这不仅优化了饲养方式,还提高了养殖效益。

(七)严格做好生猪疾病综合防治

规模养殖场中生猪的疾病综合防治,是养殖企业头等大事不容忽视,要高度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意识。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在养殖场的选址布局、设计建场、设施设备安装到饲养环节管理等都要慎重考虑,要做好符合防疫要求的总体规划布局。

②加强生猪养殖过程中疫情监测,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遵循生猪生长阶段,科学免疫,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从源头上及时发现问题,严格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粪污及废弃物,做到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猪群,将疾病死亡率和兽医消耗使用率降到最低,从而减少养殖损失,保障养殖场安全生产,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各类隐患,从而有效隔绝病原的传播。

③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要根据生猪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理需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创建健全的疫苗接种程序,严格落实用药用量记录制度;实时调控饲养环境中饲养密度、温度、湿度、通风等,确保环境指标的稳定,为生猪提供舒适的环境,从而提高生猪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提供优质饲料和全价饲料,促进生猪的健康生长、发育与繁殖,提高生猪肉产品品质,以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