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关节肿胀是养殖过程中的常见临床症状,除物理性损伤外,多种传染性疾病也可导致该现象。以下介绍三种常见的引发关节肿胀的传染性疾病及其鉴别与防治要点。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青年猪,5–8周龄的仔猪也较易感。母猪和种公猪常表现为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

患病猪常出现四肢关节肿大,伴随跛行、疼痛尖叫、颤抖及共济失调,濒死期可见侧卧或划水样运动。慢性病例则以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四肢无力或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

二、链球菌病

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引起,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常见败血症和脑膜炎症状,慢性型则以关节炎为主。

败血症型可见耳、腹下及四肢末端出现紫红斑;脑膜炎型表现为共济失调、转圈、磨牙及游泳样动作。多数病例伴有关节炎,出现跛行或后肢麻痹。关节炎型病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明显,严重者无法站立,触诊有波动感,后期部分关节变硬、皮肤增厚。

治疗可选用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由于链球菌易产生耐药性,建议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并保证剂量充足、疗程完整,注意轮换或联合用药。

三、猪丹毒

由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危害4–6月龄的架子猪。急性病例出现跛行,慢性型则以显著的关节肿胀为特征。

急性病猪常躺卧不愿走动,行走时步态僵硬或跛行。慢性型多由急性转变而来,表现为关节肿胀变形、疼痛跛行、全身僵硬、喜卧。病猪常因疼痛频繁换肢支撑,或四肢蜷缩、弓背,严重时无法站立。青霉素是本病的首选治疗药物,疗效显著。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