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断崖式”降温和强风天气,一夜入冬的景象在多地上演。对于养猪业而言,这种急剧的气候变化不仅是猪只的“应激源”,更是各类疾病爆发的“催化剂”。
猪是恒温动物,对环境温度非常敏感,尤其是仔猪和保育猪。因此,面对此次及后续可能持续的低温挑战,猪场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猪群安全越冬,稳定生产效益。
核心要点一:防寒保暖是根基,重点在“稳”与“衡”
降温的首要和核心任务就是保暖,但保暖并非一味地提高温度,而是要追求“稳定”和“平衡”。
封堵“贼风”,加固圈舍:立即检查猪舍门窗、墙壁、地沟、通风口等位置,用塑料薄膜、草帘、泡沫板等材料封堵所有缝隙,杜绝“贼风”直吹猪体。贼风是冬季养猪的大忌,其带来的局部低温远低于舍内平均温度,极易导致猪只感冒和腹泻。
核心要点二:通风换气是关键,巧在“时机”与“方式”
保暖常伴随通风不良,导致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飙升,以及湿度过大。这会严重损害猪群呼吸道黏膜,为蓝耳病、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的入侵打开大门。冬季保温与通风的难平衡,是导致秋冬季节猪群呼吸道疾病高发的首要因素。在必须减少通风的时期,为了直接解决猪舍通风差、臭味大、有害气体浓度高的问题。
核心要点三:营养调控是保障,重在“能量”与“饮水”
低温环境下,猪只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维持体温,饲料转化率会下降。饲喂湿拌料时,要用温水,并确保猪只在短时间内吃完,防止冻结或过凉。猪喝冰水会消耗大量体热,并易引发肠胃不适。
务必检查饮水系统,使用保温材料包裹水管,有条件的应提供温水。保证饮水器的畅通和水压的稳定。
核心要点四:疫病防控是底线,贵在“预防”与“监测”
秋冬季节是口蹄疫、病毒性腹泻、流感、呼吸道病综合征等高发期,低温应激会大幅降低猪群免疫力。
- 强化核心疫苗免疫:
- 口蹄疫:必须全群普免,确保抗体水平达标。
- 病毒性腹泻(PED、TGE等):重点对后备母猪、经产母猪进行跟胎免疫,构建母源抗体保护仔猪。
- 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等基础疫苗按程序严格执行。
- 做好生物安全:严格执行人员、物资、车辆的消毒隔离制度。雨雪天气后,及时对场区道路和出入口进行消毒,防止因环境潮湿导致病原微生物滋生。
- 加强巡栏观察:每天早晚仔细观察猪群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呼吸和粪便形态。一旦发现异常(如扎堆、发抖、咳嗽、腹泻),立即隔离并第一时间咨询兽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