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母猪是猪场的核心生产力。一旦发现母猪精神沉郁,长时间趴在潮湿阴冷的地面上,并表现出疼痛、无法站立的症状,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种情况,通常被养殖户称为“母猪趴窝病”或“产后瘫痪”,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病因。这不仅关乎个体母猪的福利与生存,更直接影响到整个猪群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一、核心病因探究:为何母猪会趴窝不起?
母猪无法站立并伴有疼痛,通常是营养代谢、运动系统、管理环境及感染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1.营养代谢性疾病——无形的健康杀手
这是导致母猪突然瘫痪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孕期和产后高发。
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的关键矿物质。母猪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由于胎儿骨骼发育和乳汁分泌,对钙磷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如果日粮中钙含量不足、磷含量过高(导致钙磷比例失衡,理想比例为1.5-2:1),或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吸收),母猪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储备。长期如此,会导致骨质疏松、血钙浓度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产后瘫痪。患猪常表现为体温正常或偏低,食欲废绝,四肢无力,最终卧地不起。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骨骼发育;维生素B族(特别是B1)缺乏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导致运动失调和麻痹;硒和维生素E的缺乏会引发“桑葚心”或“白肌病”,造成肌肉变性、坏死,母猪会因剧烈疼痛而拒绝站立。
2.运动系统疾病——结构与功能的破坏
蹄叶炎与蹄部损伤:这是导致母猪因疼痛而趴窝的直接原因。长期生活在潮湿、坚硬甚至粗糙的地面上,蹄壳会软化、开裂,细菌极易入侵引发感染。蹄叶炎是蹄壁真皮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炎症,会引起剧烈的、持续性的疼痛,母猪如同踩在针尖上,宁愿趴着也不愿站立。检查蹄部会发现蹄壳温热、疼痛,甚至变形。
关节炎: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伤口或血液感染关节,引发关节炎。关节出现肿胀、发热、疼痛,导致母猪跛行乃至完全无法站立。潮湿和不洁的环境会大大增加关节感染的风险。
肌肉拉伤与骨折:在限位栏中转身困难、地面过于光滑、母猪间打斗或粗暴驱赶,都可能导致肌肉、韧带拉伤,甚至骨盆或四肢骨折。这种情况通常突然发生,伴有剧烈疼痛。
3.感染性与繁殖障碍性疾病
产后感染(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MMA):母猪产后若发生子宫感染或严重的乳腺炎,会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和疼痛,从而无法站立。
神经系统感染:如伪狂犬病、链球菌性脑膜炎等,会侵害母猪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共济失调、麻痹、抽搐等神经症状,最终卧地不起。
4.环境与管理因素——诱发病症的温床
用户提到的“潮湿的地方”是问题的关键诱因。潮湿的环境:
直接损害蹄部健康,是蹄病的主要诱因。
增加体热散失,使母猪感到寒冷,尤其在冬季,会加剧其蜷缩趴窝的状态。
助长病原微生物滋生(如细菌、真菌),大大增加了皮肤感染、尿道感染和关节感染的风险。
造成严重的应激,降低母猪的整体免疫力,使其更容易患病。
二、综合诊断与紧急处理方案
一旦发现病猪,应立即采取行动。
1.临床检查:
观察:检查母猪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食欲和排泄物。
触诊:轻轻按压四肢、关节、蹄部、骨盆和脊柱,观察其疼痛反应。检查蹄壳是否有裂缝、溃疡、肿胀。
尝试驱赶它,观察它是否愿意站立,以及站立和行走时的姿态,判断是单肢还是多肢出现问题。
2.紧急处理措施:
立即隔离:将病猪转移到干燥、柔软、温暖且通风良好的独立栏舍,地面铺设大量干燥、柔软的垫草(如稻草或木屑)。这能有效防止褥疮,减轻蹄部压力,并提供舒适的环境。
保证饮水:确保清洁的饮水就在其嘴边,对于食欲废绝的猪,可在水中添加电解质和葡萄糖以维持体能。
对症治疗:
怀疑缺钙: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操作需在兽医指导下进行。
怀疑关节炎或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进行抗炎和抗感染治疗。
蹄部病变:清洗并消毒蹄部,剔除腐烂组织,涂抹抗生素软膏后包扎。对于严重的蹄叶炎,可使用止痛药(如氟尼辛葡甲胺)缓解疼痛。
人工辅助:每天多次帮助母猪翻身,防止褥疮;如果它能勉强站立,应人工辅助其采食和饮水。
三、长期预防与饲养管理优化
治疗个体病猪是治标,建立完善的预防体系才是治本之策。
1.优化日粮营养:根据母猪不同生理阶段(妊娠、哺乳、空怀)配制全价饲料,确保钙、磷、维生素D、维生素E和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比例精准。定期与营养师沟通,对饲料原料进行检测。
2.彻底改善圈舍环境:
防潮与排水:设计合理的坡度和排水系统,及时清理粪便,保持地面干燥。
地面材质:尽量采用隔凉防滑的地面,如橡胶垫或经过处理的粗糙水泥地面。避免使用完全漏缝的金属地板。
温湿度控制:保证栏舍通风良好,有效降低湿度,同时做好防暑降温和冬季保温工作。
3.加强蹄部保健:定期巡检猪群蹄部健康状况,对过长或畸形的蹄壳进行修剪。在通道设置硫酸铜脚浴池,可有效消毒和硬化蹄部。
4.推行动物福利饲养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母猪(尤其是妊娠中期以后)提供大栏饲养或群养系统,增加其运动空间,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减少肢蹄病的发生。
总结而言,母猪趴窝不起是其身体发出的最强烈的求救信号。它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病症,更是猪场营养、环境、管理和生物安全水平的综合体现。养殖者必须以系统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从紧急救治和根源预防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守护母猪健康,保障猪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文章来源:猪好多网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