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产技能提升、生产流程的梳理,大部分猪场配种分娩率在88%以上处于较好的水平,配种分娩率是衡量猪场繁殖效率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配种分娩率的提升需聚焦母猪繁殖的核心阶段,从“配前管理-妊娠前期-妊娠中后期”三个关键时期,通过细节管理保障母猪配种分娩率。
一、配种前母猪管理
1.合理的配种结构:75%断奶母猪、20%后备母猪、5%问题母猪,保障配种结构满足配种分娩率基本要求;
2.精准的配前优饲:无论断奶母猪还是停药母猪,保障母猪配前采食量最大化至少4kg以上,16个小时250lux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同时补充生殖营养仔多多提高排卵数量和排卵质量;
3.健全的发情管理:断奶/停药后开始进行每天两次诱情,每头母猪和公猪诱情时间接触30秒;第4、5天无静立的母猪刺情,每头母猪刺情不低于60秒;从断奶/停药后当天-断奶后第七天查情;
4.标准的输精操作:以静立反射为配种标准,保证输精时母猪后驱卫生,禁止暴力输精,倒流10ml以上及时补输,做好“333”评分记录。
二、妊娠前期母猪管理
1.营养优:足够的生殖营养满足胚胎发育,充足的抗病营养抵御环境应激及疾病干扰。
2.不感染:通过配前清洁母猪后躯、配后保持栏内洁净,预防感染,保障母猪健康和胚胎发育。
3.不高能:配后3天内饲喂怀孕母猪料,维持1-1.2%的基本饲喂量,避免高能饲料导致胚胎死亡等问题。
4.不免疫:配后1个月内不打疫苗,推迟至妊娠中期或采用跟胎免疫,减少疫苗对胚胎的影响。
5.不惊吓:在配后4-40小时或28天后转群,避免转群应激对母猪妊娠的不良影响。
6.不毒害:禁用胚胎毒性药物,饲料添加脱霉剂,保障母猪体内环境安全。
7.不湿热:合理使用温控设备,强化通风并减少冲栏,控制湿度,为母猪营造适宜的妊娠环境。
三、妊娠中后期母猪管理
1.中期精准测膘调料:需根据母猪背膘厚度精准饲喂。若偏瘦增加饲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能量饲料;若体况偏肥降低饲喂量,提高饲料纤维比例,避免母猪过肥影响胚胎着床和后续发育,降低流产风险。
2.后期合理个性化攻胎:根据妊娠母猪肚子、胎龄、过往仔猪初生重、季节等信息选择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保证胎儿获得足够营养,提高仔猪初生重,为顺利分娩奠定基础。
四、小结
提升配种分娩率是一项贯穿配种至分娩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工程。唯有在每个关键时期都执行到位的细节管理,环环相扣,才能最大化地保障母猪繁殖性能,从而实现猪场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来源:PSY应用研究院 编辑:刘新远 审核:谭新磊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