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中,规模化猪场已成为生猪生产的主导模式。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环境因素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日益凸显,其中温度调控尤为关键。猪作为恒温动物,其体温调节能力随生长阶段显著变化:仔猪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皮下脂肪少,抗寒能力弱;育肥猪、妊娠及哺乳母猪等也对环境温度有特定的要求。适宜温度是猪只维持生理机能、健康生长的基础。科学保温贯穿养殖全程,不仅能减少寒冷应激引发的疾病,降低医疗与死淘成本,还能提升饲料转化率,改善繁殖性能(如母猪受孕率、仔猪存活率),直接关联猪场经济效益。然而,部分猪场对科学保温重视不足,技术应用与管理存在短板。因此,深入解析科学保温的重要性,探索有效技术与管理措施,对推动规模化养猪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 科学保温对生猪养殖的重要性

1.1 降低疾病发生率

科学保温对降低生猪疾病发生率至关重要,适宜的温度能避免生猪呼吸道黏膜因寒冷而血管收缩、供血不足,使其保持正常防御功能。猪舍温度低于15℃时,猪群发病率显著上升,科学保温(维持猪舍温度在18~22℃)可减少疫病的发生。合理的保温措施结合良好通风,能降低猪舍湿度,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聚积。猪舍湿度保持在65%~75%,可抑制病原体生长,降低疫病风险。仔猪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对温度变化敏感,低温易导致其胃肠道应激,引起消化液分泌紊乱、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仔猪腹泻发病率会增加,科学保温为仔猪提供25~28℃的适宜环境,能减少应激性腹泻的发生。

1.2 促进组织修复与病弱猪恢复

适宜的温度为猪只术后伤口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伤口局部的血液循环能够保持正常状态。不仅有助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还能使伤口周围的免疫细胞保持活跃状态。在温度保持在25~28℃的环境中,猪只术后伤口的愈合速度比在低温环境下愈合更快,疤痕组织更小,抗拉强度更强。对于病弱猪只,其身体机能处于相对低下的状态,自身产热能力不足,难以维持正常体温。此时,有效的保温措施能防止病弱猪只因热量散失而加重病情。通过提供温暖的环境,如使用加热垫、保温箱等,减少病弱猪只为维持体温而消耗的能量,使更多的能量可以用于身体机能的恢复。

2 不同生理阶段猪只的科学保温需求

养猪过程中,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因此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合理调节猪舍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2.1 仔猪阶段

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弱,做好科学保温十分关键。可以使用木制或塑料保温箱,在箱内铺上电热板,温度设定在30~32℃,在保温箱和产床上添加厚度5~10cm的碎干草、麦秆等垫料,可保暖、吸湿、防压。初生仔猪适宜环境温度为29~33℃,1~2周龄为26~29℃,3~4周龄为23~26℃,可通过空调、暖风机等设备将猪舍温度维持在对应范围内。湿度过高易引发仔猪腹泻、皮肤病等,过低则空气干燥,刺激呼吸道,可通过通风、除湿机或喷雾调节,将猪舍湿度保持在65%~75%。

2.2 育肥猪阶段

育肥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比较高。一般来说,育肥猪在体重30~60kg阶段,适宜温度为18~22℃;体重60~90kg时,16~20℃较为合适;90kg以上至出栏,14~18℃是最佳温度区间。在此温度范围内,育肥猪的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都能维持在较好水平。

2.3 妊娠母猪

妊娠母猪科学保温对母猪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在妊娠前期(1~30d)适宜温度为18~21℃,妊娠中期(31~80d)以17~20℃为宜,妊娠后期(81d至分娩)以18~22℃最佳。适宜的温度有助于胚胎着床、发育以及母猪机体健康。可在猪舍内安装温控设备,如空调、暖风机、地热系统等,实现根据需要自动调节温度。

2.4 哺乳母猪

在哺乳期的适宜温度为20~22℃,此温度既能保证母猪的舒适,促进其泌乳,又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可在猪舍顶部和墙壁安装保温板、岩棉等材料,减少热量散失;在猪舍地面铺设垫料,如厚木板、干草、木屑等,起到隔凉保暖的作用。同时,在猪舍门口挂上门帘,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或塑料薄膜,防止风进入。另外,可以在猪舍内安装空调、暖风机、地热系统等设备,控制猪舍温度。

3 规模化猪场精准控温的综合管理技术

3.1 优化猪舍建筑结构与保温性能

猪舍的墙体、屋顶、地面等建筑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保证圈舍的通风对猪舍的保温尤为重要,对此要合理设计猪舍通风系统,保证猪舍内空气流通,同时避免冷风直接吹到猪身上;其次,通风系统可以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情况进行调节。在寒冷的季节,猪舍需要加热设备来保持温度。根据猪舍的大小和需要的温度选择加热方式,如电加热、水暖加热、燃油加热等。猪场朝向坐北朝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这样在冬季,猪舍能最大程度地接收阳光照射,提高舍内温度。

3.2 应用高效环境调控设备

墙体保温材料常见的有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聚氨酯泡沫板等。聚苯乙烯泡沫板具有质轻、保温性能好、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能有效阻止热量通过墙体传导。在规模化猪场中,常将其用于外墙保温,厚度一般为5~10cm。门窗是猪舍热量散失的重要部位,合理的门窗设计及良好的密封性可有效减少热量损失。在设计上,应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降低热量传导的途径。可选用带有密封条的门窗,常见的密封条材质有橡胶和硅胶。橡胶密封条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老化性能,能有效填充门窗缝隙,阻止空气渗漏。硅胶密封条则在耐高温和耐低温方面表现出色,在寒冷的冬季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此外,可安装双层玻璃门窗,两层玻璃之间形成空气层能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

3.3 实施精细化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保证猪只适宜的体温。依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提供营养精准的饲料。仔猪需高蛋白、易消化饲料促进生长;妊娠母猪要保证充足维生素与矿物质,以利于胚胎发育;育肥猪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天定时定量投喂3~4次。不同阶段生猪适宜温度不同,保育猪25~28℃,育肥猪18~22℃,妊娠母猪18~21℃。可通过空调、暖风机、水帘等设备调控,将猪舍湿度控制在65%~75%,湿度过高时加强通风,过低则可适当喷雾增加湿度。按猪只品种、年龄、体重等合理分群,每群数量适中,避免打斗和抢食。每隔1~2个月对猪只称体重,了解其生长情况,并据此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喂量。

4 小结

科学保温贯穿规模化猪场养殖全程,从猪只生理需求、健康状况到生产性能,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科学保温也是养猪成败的关键点之一,需要从猪舍硬件设施、饲养管理、猪群管理、监测调整等方面进行科学保温,以保证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降低养殖风险,推动规模化养猪业的高效发展,助力我国畜牧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来源:今日养猪业            编辑:刘新远   审核:谭新磊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