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季节性繁殖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发情异常:主要表现为后备母猪初情期延迟,经产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期延长及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乏发情率增高。

早期妊娠失败率增加:最常见的是配种后25~35d的母猪出现的不规则返情数增多

窝产仔数下降:季节性繁殖障碍的猪群还常表现为母猪(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产仔数下降。

导致猪季节性繁殖障碍的主要环境因素

根据苏格兰的情况(夏季光照时间特别长但气温较低)和澳大利亚的情况(夏季光照时间较短但气温很高),研究者认为光照时间延长和环境温度较高这两个因素都能造成猪群出现季节性繁殖障碍。

季节性繁殖障碍的高风险猪群

悉尼大学的Michael Bertoldo博士等研究表明,季节性繁殖障碍的高风险猪群有:6胎或6胎以上的母猪;断奶后5d以上才发情的母猪;早期断奶母猪和断奶仔猪数少于8头的母猪。结合生产经验,每年其他季节这些猪群的繁殖和生产性能也较低,表明季节性繁殖障碍更容易表现在那些存在繁殖问题或者对管理要求较高的母猪群。在后备母猪上也同样存在类似现象,对发情刺激最不敏感的后备母猪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出现发情延迟。群养后备母猪或经产母猪在群体中处于低等级序列的猪由于激烈的饲料竞争,更容易表现出季节性繁殖障碍问题。

季节性繁殖障碍最新研究成果

Williamvan Wettere博士和Professor Paul Hughes教授研究表明影响季节性繁殖障碍的2个关键因素是:母猪在夏季和早秋发情期的排卵时间可能更早以及发生季节性繁殖障碍的母猪配种后3~4周其激素对妊娠维持的作用可能减弱。

Bertoldo博士等研究表明季节性繁殖障碍期间和每年的其他时间相比母猪的卵子质量较差,这可能导致受孕较差,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或者黄体形成较差,导致孕激素水平下降或不足。

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季节性繁殖障碍带来的损失

鉴于目前还不清楚导致猪季节性繁殖障碍的机理,我们应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实际生产中的经验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季节性繁殖障碍带来的影响。除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因素外,我们还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①最大限度增加哺乳和断奶母猪的采食量。

②对断奶后的母猪采用公猪刺激发情。

③将断奶母猪和已配种母猪隔开饲养。

④后备母猪或经产母猪群养时应确保根据体重和体型大小分栏。

⑤确保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圈舍不要太拥挤。

⑥将查情频率增加到2次/d,由于母猪在季节性繁殖障碍期排卯时间可能提前,所以不管断奶后几天出现的发情,一旦发现经产母猪出现发情应立即配种。第2次配种可按正常间隔24h后复配。

⑦在每天温度适宜的时间配种。

⑧窝产仔数较低的母猪可在妊娠期饲料中添加甜菜碱2kg/t。

⑨将配种后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放在单体栏里,对大栏的母猪在配种前直到配种后至少4~5d内不要转群(妊娠早期后备母猪的混群有较大风险,尤其是在配种4d之后);对配种后18~32d返情的母猪采取更频繁而严格的检查;对配种后4周的母猪做合理的妊娠诊断,并于3~4周后复检。

除以上措施外,应制定良好的生产计划,提前培育足够的后备母猪以应对可能的季节性繁殖障碍所带来的分娩率下降(但要避免后备母猪圈舍拥挤,确保每头后备母猪至少有1.8平方米的活动面积)。

来源:中国养猪第一网        编辑:刘新远 审核:谭新磊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