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妊娠后期母猪流产原因分析

秋冬季妊娠后期母猪流产是一个令养猪场非常头疼的问题。这个阶段的流产损失巨大,不仅损失了即将出世的仔猪,还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猪场的经济效益。

下面我将从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两大方面,对秋冬季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

一、 传染性因素(病原微生物感染)

这是导致妊娠后期流产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秋冬季由于环境封闭、通风减少,病原更易在猪群中传播。

1. 病毒性疾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这是导致妊娠后期流产的“头号元凶”。PRRS病毒会穿透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导致妊娠后期(尤其是100天后)发生大规模流产、死胎(特征性“木乃伊胎”、黑仔)、弱仔。秋冬季是蓝耳病活跃期,不稳定场风险极高。

猪伪狂犬病:该病毒也会引起妊娠后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感染新生仔猪会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免疫不到位或野毒感染的猪场在应激条件下易发。

猪瘟:虽然现在大规模免疫,但若免疫失败或周边有疫情,古典猪瘟病毒可导致胎儿死亡、木乃伊胎和流产。

日本脑炎:主要通过蚊虫传播,但在秋初可能仍有残留风险。主要导致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特别是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是其特征。

猪圆环病毒2型(PCV2):PCV2可引起繁殖障碍,导致后期流产、死胎和弱仔,通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非洲猪瘟:这是最致命的病毒病,会引起各阶段母猪的高烧、急性死亡和流产,是必须首先排除的烈性传染病。

2. 细菌性疾病

布鲁氏菌病:人畜共患病,特征是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流产后常伴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公猪则出现睾丸炎。

钩端螺旋体病:在秋冬季,鼠类活动向室内转移,增加了传播风险。钩体病可引起怀孕后期流产、死胎和弱仔。

猪衣原体病:可引起怀孕母猪早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流产后母猪本身症状不明显。

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这些通常是条件性致病菌,当母猪因其他原因(如蓝耳病、流感)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发菌血症,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晚期流产。

3. 寄生虫性疾病

 弓形虫病:猫是终末宿主,秋冬季舍饲期间,若场内有猫或猫粪污染饲料,易引发此病。会导致母猪高热、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

二、 非传染性因素

这些因素往往通过造成母猪应激或直接伤害而引发流产。

1. 环境与管理因素(秋冬季尤其突出)

温差应激与通风不良:这是秋冬季最核心的矛盾。

保温不当:舍内温度过低或温差过大(如超过10℃),会强烈刺激母猪,引发机体应激,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子宫毛细血管收缩,胎儿供血不足而死亡流产。

通风不足:为了保温而紧闭门窗,导致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氧气不足。这会直接损害母猪呼吸道,降低免疫力,同时造成胎儿缺氧死亡。

霉菌毒素中毒:秋冬季新玉米上市,若晾晒不干或储存不当,极易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等。玉米赤霉烯酮有类雌激素作用,会直接导致母猪假发情、流产、死胎。

饮水不足:水温过低或水管冻结导致母猪饮水减少,会引发便秘、代谢紊乱,严重时也可能成为流产的诱因。

饲养密度过大:导致争斗、抢食、休息不好,增加应激。

2. 营养因素

营养不足或过剩:妊娠后期是胎儿增重最快的时期,营养需求大。若饲喂量不足或营养不均衡,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反之,过度饲喂也可能造成母猪代谢负担过重。

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如维生素A、E、硒的缺乏,会影响胚胎发育和胎盘功能,增加流产风险。

3. 机械性与应激因素

粗暴管理:如鞭打、追赶、混群争斗等,造成物理性损伤和强烈应激。

疫苗接种或用药不当:在妊娠后期接种某些活疫苗(如不当的猪瘟苗)或使用地塞米松、前列腺素等禁忌药物,可直接导致流产。

秋冬季综合分析总结

秋冬季流产高发,通常是 “传染病压力 + 环境管理应激” 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本原因:往往是猪场本身存在蓝耳病、伪狂犬等潜伏感染,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诱发因素:秋冬季恶劣的环境管理(温差大、通风差、霉菌毒素)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母猪免疫力下降,体内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或对环境中病原的抵抗力下降,最终爆发疾病,表现为妊娠后期流产。

防控建议

1. 做好基础免疫,稳定猪群健康:

制定并严格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特别是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等核心疫苗。对蓝耳病不稳定场,需与兽医会商制定净化或稳定方案。

2. 加强环境控制,平衡保温与通风:

这是秋冬季管理的重中之重。安装温控仪、卷帘、地暖等设备,确保舍内温度稳定(妊娠舍一般18-20℃)。

在一天中最暖和的中午时段,进行定时、定量的通风换气,坚决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

3. 严把饲料原料关,防控霉菌毒素:

杜绝使用发霉变质原料,新玉米要经过检测和妥善晾晒后再用。

全程在饲料中添加高效的脱霉剂。

4. 减少一切应激:

实行全进全出,避免频繁混群。

饲养员操作要温和,固定工作流程。

保证充足、洁净、水温适宜的饮水。

5.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

一旦出现流产,应立即隔离母猪,并采集胎儿、胎衣等病料送检,进行实验室诊断,确定主要病原,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勿盲目用药或免疫。

总之,解决秋冬季妊娠后期母猪流产问题,必须采取“养防结合,管理优先”的策略,通过改善环境和管理来减少应激,同时夯实生物安全和免疫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