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褐商品代蛋鸡第一周的饲养管理是整个生产周期中最关键、最基础的环节。这一周的管理好坏直接决定了鸡群生长发育的整齐度、免疫系统的成熟度以及未来的产蛋性能。
以下是海兰褐商品代蛋鸡第一周饲养管理的核心要点,供您参考执行。
核心目标:
1.成活率达到99%以上。
2.周末体重达到标准甚至超标(通常标准为70-80克)。
3.雏鸡发育均匀,嗉囊充盈度好。
4.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基础。
一、进雏前的准备(准备工作必须在小鸡到达前全部完成)
1. 清洗与消毒:
彻底清洗: 将鸡舍内的所有设备、地面、墙壁、笼具等进行高压冲洗,不留任何粪便、羽毛和灰尘。
彻底消毒: 使用广谱消毒剂(如甲醛、过氧乙酸等)对鸡舍和设备进行至少2-3次的喷洒或熏蒸消毒。熏蒸消毒后需充分通风,确保无刺激性气味。
2. 预热与试温:
提前预热:在雏鸡到达前24-48小时开始给鸡舍升温。
目标温度: 确保雏鸡到达时,育雏区(鸡背高度)的温度稳定在33-35℃。使用保温伞时,伞下温度可达35-37℃,伞外区域也需达到29-31℃。
检查设备:确保加热设备(如暖风炉、保温伞)运行正常,温控器准确。
3. 物资准备:
开食盘/料纸:数量充足,方便雏鸡轻易找到食物。建议在笼内或垫料上铺上干净的牛皮纸或开食盘,将饲料撒在上面。
饮水器:使用小型、浅口的饮水器(如真空饮水器),确保雏鸡能轻松喝到水。每100只雏鸡至少配备2-3个饮水器。
饲料:准备优质的雏鸡开食料(颗粒料最佳,营养全面且易于采食)。
药品与添加剂:准备葡萄糖、电解多维、抗生素(如需要,用于预防雏鸡白痢等)。
二、接雏与入舍后的关键操作(到达后24小时内)**
1. 迅速入舍:雏鸡运输车到达后,应快速、平稳地将雏鸡盒搬入鸡舍,均匀分布在育雏区域内,避免堆叠和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
2. 饮水管理:
初饮水:将雏鸡的喙轻轻按入水中,教其喝水。确保有部分雏鸡学会后,能带动其他雏鸡模仿。
水质与水温:前3天最好使用温开水,水温在25-30℃左右,避免饮用冷水导致应激和腹泻。
水中加剂:前2-3小时,可在水中添加2%-5%的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帮助雏鸡恢复体力,缓解运输应激。之后可连续使用2-3天电解多维。
开食管理:
饲喂方法:将饲料均匀撒在开食盘或干净的料纸上,少量多次,刺激雏鸡的食欲。确保饲料新鲜、无污染。
检查嗉囊:入舍后8-12小时,随机抽查5%的雏鸡,用手轻摸其嗉囊。理想状态是:90%以上的雏鸡嗉囊饱满、柔软,里面是水和料的混合物。如果嗉囊坚硬(只有料)或空瘪(没吃),说明饮水和开食工作没做到位。
三、第一周日常管理要点
1. 温度管理
第1-3天:育雏区温度33-35℃。
第4-7天:每周可缓慢下降2-3℃**,至周末降至30-32℃。
看鸡施温: 温度计只是参考,更重要的是观察鸡群的行为。
温度适宜: 雏鸡分布均匀,活动活泼,采食饮水正常,伸颈趴卧,休息安静。
温度过高: 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大量饮水。
温度过低: 雏鸡扎堆,靠近热源,发出尖锐的叫声。
2. 湿度管理
目标湿度:第一周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
重要性:适宜的湿度可以防止雏鸡脱水,帮助卵黄吸收,并防止舍内粉尘过多,刺激呼吸道。
加湿方法:在加热器上放置水盆、地面洒水(如垫料养殖)、使用加湿器等。
3. 光照管理
光照时间:前3天采用23-2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确保雏鸡有充足的时间熟悉环境和采食饮水。
光照强度:较强30-50勒克。要明亮到能让雏鸡轻易找到饲料和饮水。可以使用白炽灯或LED灯。
第4天起 可逐渐减少光照时间至每天22小时,但第一周不建议大幅减少。
4. 密度与通风
饲养密度:平养不超过30只/平方米,笼养根据笼具大小调整,避免过度拥挤。
通风管理: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进行最小通风。目的是排除舍内有害气体(氨气、二氧化碳)和湿气,提供新鲜氧气。
原则:*通风口避免直吹鸡群,可采用定时风机或开小窗的方式。人进入鸡舍不应感到刺鼻或闷气。
5. 饲喂与饮水
饲料: 继续使用开食料,少喂勤添,每天喂料6-8次,保持饲料新鲜。
饮水: 确保饮水器内始终有清洁、新鲜的饮水。每天清洗饮水器1-2次。
四、第一周的健康与免疫
1. 日常观察:每天多次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行为、粪便情况。健康的粪便为灰黑色带白色尿酸盐。发现异常(如糊肛、精神萎靡、拉稀)及时隔离并分析原因。
2. 免疫:*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第一周可能需要进行新支二联(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滴鼻点眼或饮水免疫。操作时务必剂量准确,方法正确。
第一周结束时的评估指标
成活率:> 99%
平均体重:达到或超过品种标准(约70-80克)
均匀度:> 85%
嗉囊充盈度: > 95%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