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寄养是一项能够有效“平衡窝间产仔数”、“降低仔猪体重离散度”和“减少哺乳期死亡率”的关键技术。它有助于高效利用母猪的泌乳能力,提升产房平均断奶头数,是规模化猪场不可或缺的管理措施。在广泛应用该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应正确认识其潜在影响,在实现寄养目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副作用。


一、寄养的类型与局限

1.乳猪寄养的两种类型

(1)均窝寄养

该方式的核心在于将仔猪的状态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和泌乳能力相匹配,适用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或在仔猪死亡后重新利用有效乳头的场景。

(2)紧急寄养

指在母猪因病不食、严重缺乳或死亡等情况下,对无法获得足够乳汁的仔猪实施的补救措施。可发生于哺乳任何阶段,属于应急性管理操作。

2.乳猪寄养的2大局限

(1)降低母猪泌乳力

对3日龄以上的仔猪进行寄养,易引发窝内争斗,因仔猪已形成固定乳头顺序。母猪也会因陌生仔猪气味而打乱泌乳节律,表现为泌乳间隔延长、放乳时间缩短,非营养性放乳增加。此外,未被充分利用的乳头可能出现功能退化。

(2)无法满足超产仔猪的精细护理需求

若产仔数超过有效乳头数,则难以保证每头仔猪均获得固定乳头,此时需配合代乳粉或“奶妈猪”,才能提高哺乳存活率与合格断奶数。


二、寄养成功的关键要求

成功的寄养应遵循“保、补、小、少、匀”五原则:

保:确保母子健康,仔猪摄入充足初乳,母猪具备足够有效乳头;  

补:寄养前为仔猪补充能量(如葡萄糖、ATP或功能合剂),以应对寄养后可能出现的哺乳延迟;

小:尽量选择12小时至3日龄内的小日龄仔猪进行寄养。超过3日龄需严格评估乳头是否仍有效;  

少:控制调动头数与涉及窝数,最好不超过3头/次,以减轻母猪应激;  

匀:保证寄养后猪只大小相对均匀,乳头合适。


三、寄养的实施步骤

寄养操作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系统开展:

—统计仔猪出生数量、体重及活力

仅健康、有活力的仔才适合寄养,以保证操作价值。

有效仔猪的寄养才能确保寄养工作的价值

—评估母猪泌乳力和母性;

优良泌乳力的特征包括:

★胎龄:2-5胎;

★乳头:细长,均匀排布腹壁两侧,8对以上有效乳头;

★乳腺:红润,饱满,柔软,有光泽;

★膘情:16-18mm;

★采食:分娩结束可按固定喂料采食,按正常加料流程上量;

母猪母性优良的5大特征:

★性情温顺能和仔猪的人员有良好互动;

★放乳“歌声”有节律,不尖锐;

★起卧谨慎,不压猪;

★能主动暴露乳头;

★对异常变化无过激反应。

—按仔猪需求匹配乳头,确保每仔一有效乳头

目标为:弱仔优先安排易吮吸的乳头,中大体型仔猪尽量保留原窝,严重缺乳母猪应及时淘汰、不再带仔。

—调环境与母猪状态;

保持产房环境舒适,从温湿度、通风、有害气体及病原载量等方面减少母猪应激。

—做好母猪咬仔,拒乳,发情的管理;

(1)咬仔

咬仔:有咬仔史的母猪不可用作寄养母畜。应选择性情温顺、无持续疼痛、应激反应低的个体;

(2)拒乳

对待拒乳的母猪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降低母猪的反应。

缓解应激:提供适宜温度与安静环境,放置玩具分散注意;

混群适应:寄养前进行约15分钟的混群,可用酒精干扰嗅觉;

药物辅助:使用氯丙嗪、氨基比林等镇定药物;

排乳诱导:酒精按摩乳房配合缩宫素促进排乳,仔猪在放乳时再放入吮吸;

发情控制:尽量控制寄养仔猪日龄<15天、头数≤3头/窝。必要时可在断奶前7天投喂烯丙孕素抑制发情。

查:检查仔猪吮乳状况

依据寄养记录确认是否成功固定乳头,发现仔猪消瘦、死亡或发育滞后应及时停止寄养,改用代乳粉单独饲养。


四、小结

仔猪寄养是应对窝间产仔差异、降低弱仔死亡、充分发挥母猪泌乳潜力的高效实用技术。熟练掌握该技术,对提升产房断奶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来源:PSY应用研究院。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