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猪疾病预防

育肥猪疾病预防核心是“切断传播链+强化抵抗力”,需从环境、营养、管理、免疫四大维度系统把控,降低发病风险。

一、环境管理:切断病原传播基础

1. 严格清洁消毒:空栏时执行“清扫-冲洗-干燥-消毒-空栏”流程,常用2%氢氧化钠溶液(空栏)或复合醛类消毒剂(带猪),每周至少1次带猪消毒,进出人员需换衣、换鞋、消毒,车辆彻底喷雾消毒。

2. 控制环境参数:保持舍内温度稳定(18-22℃最佳),冬季防寒、夏季降温;湿度控制在60%-70%,避免潮湿滋生细菌;通风良好,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

3. 合理密度饲养:根据猪只体重调整密度,30kg以下每头1.0-1.2㎡,30-60kg每头1.2-1.5㎡,60kg以上每头1.5-2.0㎡,避免密度过高导致应激和交叉感染。

二、营养管理:强化猪只自身抵抗力

1. 提供优质全价料:选择营养均衡的育肥猪专用饲料,确保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C、E)、矿物质(硒、锌)充足,避免使用霉变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如蒙脱石)预防霉菌毒素中毒。

2. 保证饮水安全:饮水需清洁无污染,定期清洗饮水器,夏季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或维生素C,缓解热应激,增强抵抗力。

三、日常管理:减少应激与早期预警

1. 科学转群与分群:转群时轻赶轻放,避免剧烈应激;分群遵循“同窝、同体重、弱猪单独养”原则,减少打架咬伤,降低伤口感染风险。

2. 做好日常观察:每天早晚观察猪只采食、饮水、精神状态,重点关注是否有发热(体温超过39.5℃)、咳嗽、腹泻、皮肤发紫、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发现病猪立即隔离诊治。

3. 规范废弃物处理:粪便、污水及时清理,采用堆肥发酵或沼气池处理,病死猪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要求(焚烧、深埋),严禁随意丢弃,防止病原扩散。

四、免疫与药物保健:构建主动防御体系

1.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必免疫苗包括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可选疫苗(如猪蓝耳病疫苗、猪伪狂犬病疫苗)根据猪场病史调整,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操作,确保免疫效果。

2. 合理药物保健:在转群、换料、天气突变等应激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氟苯尼考,需轮换使用避免耐药性)或中药(如黄芪多糖),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应激性疾病,保健周期一般为3-5天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