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PCVAD)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多系统衰竭性传染病,核心特征是导致仔猪免疫功能抑制,易继发多种其他疾病。
一、病原
- 核心病原:主要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其次为猪圆环病毒3型(PCV3)。
- 病毒特性:病毒颗粒无囊膜,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常规消毒剂难以彻底杀灭。
二、流行特点
1. 易感动物:仅感染猪,不同年龄、品种猪均易感,1-6月龄仔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2.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母猪传给胎儿)。
3. 流行形式:多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等病原协同致病,加剧病情。
4. 季节性:无明显季节性,但冬春寒冷、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更易爆发。
三、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因猪只年龄、感染类型不同而异,核心表现为“三衰一高”(衰竭、免疫衰、生长衰,继发感染率高):
- 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咳嗽;皮肤苍白或发黄,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部分出现腹泻、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死亡率可达40%-80%。
- 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少数出现繁殖障碍(如母猪流产、死胎、弱仔,公猪精液质量下降)。
四、防控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防控核心为“疫苗免疫+生物安全+对症支持”。
1. 疫苗免疫(关键措施)
- 仔猪:根据母源抗体水平,在2-4周龄接种PCV2/PCV3单价或多价疫苗。
- 母猪: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1次,经产母猪每胎次产前2-4周免疫1次,通过母源抗体保护初生仔猪。
2. 强化生物安全
- 严格引种:从阴性猪场引种,隔离观察45天以上,检测合格后方可混群。
- 消毒灭源:定期用2%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高效消毒剂对猪舍、器具、环境彻底消毒,尤其产房要“全进全出”。
- 人员管理: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场内人员进出需换衣、换鞋、消毒。
3. 饲养管理优化
- 降低密度:避免猪群过度拥挤,减少应激。
- 营养保障:提供优质全价饲料,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增强猪群抵抗力。
- 温度与通风:保持猪舍温暖(尤其是仔猪舍,温度控制在26-28℃)、干燥、通风良好,减少有害气体浓度。
4. 对症治疗与继发感染控制
- 对病猪进行隔离,补充葡萄糖、电解质,缓解衰竭。
- 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控制继发的细菌感染(如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等)。
- 避免滥用药物,防止免疫功能进一步抑制。
操作提示:复制上述文本后,打开Word文档直接粘贴,可通过“开始”选项卡中的“样式”功能(如“标题1”“标题2”)快速设置层级,使文档更规范。若需添加表格(如药物使用表、免疫时间表)或图片,可后续根据需求补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