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肠鼓气

是猪肠道内积聚大量气体(如甲烷、氢气)导致腹部膨胀的病症,核心危害是压迫内脏引发呼吸急促、循环障碍,严重时1-2小时内窒息死亡,常见于仔猪和育肥猪。

主要病因

1. 饲料因素:

突然更换饲料,尤其是高纤维(如过量豆粕、麸皮)或易发酵原料(如青贮料、霉变饲料),肠道菌群失衡导致气体骤增。

饲喂过饱、采食速度过快,或饲料中混有异物(如塑料袋)堵塞肠道,气体无法排出。

2. 疾病因素:

传染性疾病:如产气荚膜梭菌病(魏氏梭菌病),细菌在肠道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发急性胀气;猪瘟、蓝耳病等也可能继发肠道胀气。

非传染性疾病:便秘(粪便堵塞肠道,气体滞留)、肠扭转、肠套叠等肠道梗阻问题。

3. 环境与管理:

猪舍温差大、应激(如转群、运输)导致肠道蠕动紊乱;

饮水不足,肠道内容物干燥,排便不畅。

紧急处理与防控

1. 紧急处理(针对急性胀气)

 放气减压:用消毒后的针头(16-18号)在猪腹部左侧(倒数第2-3肋骨间,靠近腰椎处)缓慢刺入,释放气体(注意避免刺伤内脏)。

 缓解肠道痉挛:灌服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50-100ml/头)润滑肠道,或注射阿托品等药物缓解痉挛;若怀疑魏氏梭菌,可肌肉注射林可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促进排便:灌服人工盐或硫酸镁溶液,帮助排出肠道内积粪和气体。

2. 日常防控

 饲料管理:

饲料更换需逐步过渡(至少3-5天),避免突然饲喂高发酵、高纤维原料;

严禁使用霉变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

定时定量饲喂,避免过饱,保证充足清洁饮水。

 疾病预防:

对魏氏梭菌高发猪场,可接种相关疫苗;

定期驱虫(如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防寄生虫导致的肠道问题;

做好猪瘟、蓝耳病等基础病的免疫,减少继发感染。

 环境与管理: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控制温差(尤其仔猪阶段),减少应激;

定期清理猪舍,避免饲料中混入异物;

发现便秘猪只及时处理,避免发展为胀气。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