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猪只出现呕吐症状时,尤其是结合当前非洲猪瘟的防控背景,许多养殖户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惊恐与不安:“是不是得了非瘟?”这种担忧完全可以理解,但需要明确的是:猪呕吐并非非洲猪瘟的特异性症状,它更是一个多种疾病和饲养管理问题的共同信号。盲目恐慌于事无补,科学鉴别、精准判断才是应对之道。
一、高度警惕:将非洲猪瘟作为首要排查对象
虽然呕吐不是非瘟的唯一表现,但我们必须将其置于最高警戒级别。
非洲猪瘟与呕吐:当猪群感染强毒力ASFV毒株时,病毒会侵袭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包括消化道。呕吐确实是临床症状之一,但它通常不是孤立出现的。
关键鉴别点:需要结合以下一系列“组合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1.高烧不退:体温可高达40.5-42℃。
2.广泛性出血:皮肤(尤其是耳缘、鼻端、腹胁部)出现紫红色斑块;内脏器官广泛出血。
3.其他伴随症状:食欲废绝、精神高度沉郁、便秘或腹泻(可能带血)、呼吸困难、流产等。
4.高死亡率:急性发病时,死亡率极高,且各种年龄的猪都可能迅速死亡。
核心建议:一旦发现猪只呕吐,并同时伴有上述多项症状,尤其是高烧和皮肤发红发紫,必须立即隔离猪只,并上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等待官方诊断。在结果出来前,全场采取最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措施,严禁人员、物品流动。
二、追根溯源:猪呕吐的其他常见原因剖析
排除了非洲猪瘟的紧急情况后,我们需要系统性地排查其他可能性。猪呕吐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传染性疾病
1.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
特征:这两种病毒性疾病是引起猪只,尤其是仔猪呕吐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通常表现为群体性、爆发性的水样腹泻,伴随呕吐和脱水。哺乳仔猪死亡率高,大猪通常可自行恢复。
鉴别:与非瘟不同,此类疾病主要攻击肠道,通常不会引起皮肤广泛出血斑和高烧。
2.猪伪狂犬病:
特征:主要引起新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抽搐)、腹泻和呕吐,死亡率极高。育肥猪可能表现为呼吸道症状。
鉴别:有典型的神经症状,且呕吐多见于仔猪阶段。
3.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
如轮状病毒感染、猪瘟(古典猪瘟)等,也可能引起呕吐,但通常会伴随其各自的特征性症状。
第二类:消化系统问题
1.胃溃疡:
特征:这是育肥猪群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呕吐物可能混杂黄绿色胆汁或咖啡色血丝/血块(胃出血所致)。猪只可能表现为食欲不振、体况消瘦、粪便呈煤焦油样的黑色。
诱因:长期饲喂粉得过细的饲料、霉菌毒素感染、应激、营养不均衡等。
2.饲料相关问题:
霉变饲料: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霉菌毒素中毒,会直接刺激胃肠道,导致呕吐、拒食。
饲料突然更换:猪的肠胃需要适应过程,突然更换饲料品牌或配方,容易导致消化紊乱。
采食过量:个别猪只,特别是限饲后突然自由采食,可能因胃部过度扩张而呕吐。
3.肠道梗阻或扭转:
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猪只会表现出腹痛、腹胀、排便停止和持续性呕吐,情况危急。
第三类:中毒性疾病
猪只误食农药、杀虫剂、重金属、有毒植物或过量化学药物,都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呕吐是机体排毒的生理反应之一,通常发病急,且同群采食相同物质的猪只会同时发病。
第四类:环境与管理应激
热应激:在极度闷热的环境中,猪只可能因体温调节失衡而出现呕吐。
严重的运输应激、转群混群打斗等,也可能诱发个别敏感猪只的应激性呕吐。
三、科学应对:建立“排查-诊断-防控”的行动流程
面对呕吐的猪只,正确的处理流程至关重要。
第一步:紧急隔离与观察
立即将呕吐猪只隔离到远离大群的隔离舍。仔细观察并记录其体温、精神状况、食欲、粪便形态、皮肤颜色以及呕吐物的性状(是未消化的饲料,还是胆汁、血液?)。同时,观察同群其他猪只是否有类似症状。
第二步:结合症状,初步判断
若伴有高烧、皮肤发紫、多处出血、高死亡率→高度怀疑非洲猪瘟,立即上报。
若伴有水样腹泻,且全群传播迅速→怀疑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
若呕吐物带血,猪只消瘦、排黑便→怀疑胃溃疡。
若同群猪同时发病,且曾接触过可疑饲料或毒物→怀疑中毒。
第三步:寻求专业诊断
自行判断存在风险。应尽快联系执业兽医,采集病料(如抗凝血、脾脏、淋巴结、肾脏等)和血清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这是鉴别非洲猪瘟与其他疾病的“金标准”。
第四步:针对性防控
针对非瘟:严格执行官方处置方案,重点是扑杀、无害化处理和全面消毒。
针对病毒性腹泻:加强保温(尤其是产房和保育舍),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并添加电解多维防止脱水,对母猪群进行科学免疫。
针对胃溃疡:调整饲料加工工艺(避免过细),禁喂发霉饲料,在饲料中添加小苏打、氧化锌等保护胃黏膜的物质。
针对中毒:立即停用可疑饲料或水源,使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并对症治疗。
结语
猪呕吐是一个重要的健康警报,但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养猪人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谈“吐”色变。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思维和应对流程:始终保持对非洲猪瘟的最高警惕,同时系统性地排查其他常见病因。通过细致的现场观察、专业的实验室诊断和精准的防控措施,我们才能拨开迷雾,找到病根,从而有效地保障猪群的健康与猪场的安全生产。(来源:张伟光)
【版权声明】来源:猪好多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