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阶段是仔猪从断奶过渡到育肥的关键时期,面临断奶应激、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环境变化等多重挑战。科学的保健方案可有效增强免疫力、减少病原感染风险、提高成活率与生长性能。以下为系统化、可落地的保育舍仔猪保健方案:

 

一、核心保健目标

1. 缓解断奶应激:减少腹泻、采食下降、生长迟缓。

2. 防控常见疾病:重点防控大肠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蓝耳病、圆环病毒等。

3. 提升免疫力与健康度: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增强抗病力。

4. 保障肠道健康:维护菌群平衡,预防腹泻。

 

二、分阶段保健程序(按日龄)

日龄保健措施目的与说明
断奶后(约21-28日龄)拌料:阿莫西林 + 硫酸粘菌素,连用5-7天预防断奶后细菌性腹泻、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继发感染。
断奶后7天内饮水添加:电解质+维生素+ 黄芪多糖类,连用5-7天缓解应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1-25日龄肌注:猪瘟疫苗1.5头份确保猪瘟基础免疫,若母源抗体高可适当延后。
断奶后5-7天肌注:头孢喹肟0.5ml(三针保健第三针)细菌与病毒协同防控,提升抗病力。
35-45日龄拌料:20%替米考星预混剂,连用7天防控支原体、蓝耳病相关呼吸道问题。
35-50日龄拌料:蓝圆非太保(含清热解毒、免疫增强成分),连用15天净化蓝耳、圆环病毒,降低亚临床感染风险。
60日龄左右驱虫: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拌料7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防止营养损耗与继发感染。
 

三、关键管理措施

1. 环境控制

保持舍内温度稳定(断奶初期28-30℃,每周降2℃)。

降低饲养密度,避免拥挤应激。

每日清扫、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载量。

2. 营养与饲喂

使用优质教槽料与保育料,逐步过渡,避免换料应激。

保证饮水清洁,水中可阶段性添加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C。

饲料中可添加微生态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维护肠道健康。

3. 免疫与监测

严格遵循免疫程序(如伪狂犬、口蹄疫、猪瘟等),避免漏免。

关注疫苗反应,避免在疫苗接种前后3天进行驱虫或强刺激性操作。

定期采血检测蓝耳、圆环、猪瘟等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

4. 健康观察与记录

每日巡查:观察采食、精神、粪便、呼吸情况。

发现异常猪只及时隔离、诊断、治疗。

建立个体或批次保健档案,记录疫苗、药物、驱虫、发病等情况。

 

四、特殊情况应对

外购仔猪

入场后先饮水补充多维+利克太保,缓解运输应激。

隔离观察7天,期间拌料保育太保+替米考星+蓝圆非太保,压制潜在病毒与细菌。

补齐未免疫疫苗,避免免疫空窗。

高发疫病猪场

可在断奶后使用自家苗高免血清辅助被动免疫。

增加环境消毒频次,采用“空栏+熏蒸”彻底净化。

 

五、注意事项

避免药物滥用:不随意叠加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性产生。

轮换用药:驱虫与抗菌方案建议每季度轮换,延缓耐药。

生物安全:人员、车辆、工具严格消毒,防止外部传入病原。

 

通过“营养+免疫+保健+管理”四位一体的综合方案,可显著提升保育仔猪的成活率、均匀度与日增重,为后续高效育肥奠定坚实基础。科学保健,不仅是治病,更是防病于未然。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