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控寄生虫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保育阶段需制定科学、系统的驱虫方案。寄生虫不仅影响饲料转化率,还可能损伤肠道黏膜,诱发继发感染,因此驱虫应与免疫、保健同步规划。
一、推荐驱虫时间点
保育舍仔猪建议在以下关键日龄进行定期驱虫:
60日龄:首次驱虫,针对体内外寄生虫进行普防。
90日龄:第二次驱虫,巩固效果,防止二次感染。
120日龄:第三次驱虫,尤其适用于生长育肥周期较长的猪只。
二、推荐驱虫药物与用法
首选方案:使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按推荐剂量拌料投喂,连用7天。
阿苯达唑:广谱抗线虫、绦虫;
伊维菌素:高效驱杀体外寄生虫(如疥螨)及部分内寄生虫(如蛔虫)。
替代方案:也可选用芬苯达唑、吡喹酮等复方制剂,根据产品说明使用。
三、驱虫期间的管理要点
1. 同步保健:
驱虫期间可配合使用阿莫西林+硫酸粘菌素饮水或拌料,预防因肠道损伤引发的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继发感染。
驱虫后可添加益生菌类制剂,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2. 环境同步净化:
驱虫期间应加强栏舍清洁,粪便及时清理并集中发酵处理,防止虫卵传播。
可配合环境喷洒杀虫剂(如含氯制剂或专用杀螨剂),切断传播链。
3. 健康状态评估:
驱虫前确保仔猪无发热、腹泻、疫苗接种应激等异常情况,避免加重负担。
若近期进行了疫苗接种(如口蹄疫、猪瘟等),建议间隔7-10天再进行驱虫,减少免疫应激叠加风险。
四、特别提醒
避免频繁驱虫:一年不超过4次,防止药物残留与耐药性产生。
全场同步驱虫:保育舍应整批统一驱虫,避免交叉感染。
记录与评估:记录驱虫时间、药物、剂量及猪群反应,必要时可通过粪检评估驱虫效果。
通过科学的驱虫方案,结合良好的饲养管理,可显著提升保育仔猪的健康水平和生长速度,为后续育肥打下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