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免疫程序的科学制定与严格执行,是现代生猪养殖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能有效预防重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控制常见多发病,降低死亡率与药费支出,保障猪群健康稳定,最终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将系统阐述科学制定猪场免疫程序的核心原则、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 核心指导原则
1. 科学性原则: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需充分考虑当地及本场的疫病流行情况、病原血清型/基因型、疫苗特性(如毒株类型、免疫机理、保护期等)、猪只免疫生理学特点等。
2. 个性化原则(“一场一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程序。免疫程序必须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包括猪场的地理位置、周边疫情、养殖模式(规模化、散养)、猪群结构、生产节律、既往病史和监测结果等。
3. 有效性原则: 以确保免疫效果为核心目标。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接种时机、剂量和途径,确保猪群能产生坚实、持久的免疫力,避免免疫失败。
4. 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有效防病的前提下,优化免疫项目,避免不必要的接种,减少人力物力浪费及对猪群的应激,权衡免疫成本与潜在疾病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 制定免疫程序的关键步骤
1. 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
本地及周边疫情:了解所在地区常发、新发或潜在的威胁性疫病,如猪瘟(CSF)、口蹄疫(FMD)、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蓝耳病)、猪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病(PCVD)、猪流行性腹泻(PED)等。
本场历史与现状:详细分析猪场以往的发病记录(种类、时间、群体)、病原检测结果(抗原、抗体)、死亡淘汰原因等。
引种风险:评估引种来源地的健康状况及可能引入的新病原。
2. 确定需要免疫的疫病种类:
强制免疫: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免疫的疫病,如猪瘟、口蹄疫等。
重点免疫:对本场威胁大、经济效益影响显著的疫病,如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支原体肺炎等。
选择性免疫:根据季节性或特定阶段易发的疫病进行选择,如传染性胃肠炎(TGE)/流行性腹泻(PED)疫苗在冬季来临前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在产前母猪使用等。
3. 选择合适的疫苗:
疫苗类型:活疫苗(弱毒苗)、灭活疫苗(死苗)、基因工程苗等。活疫苗免疫产生快、剂量小、免疫力持久,但可能存在毒力返强或免疫抑制风险;灭活疫苗安全,但免疫次数多、剂量大。
毒株匹配性:选择与流行毒株匹配度高的疫苗,尤其是对于易变异的病毒(如PRRSV、PEDV)。
疫苗质量:选择有生产批准文号、信誉良好、质量稳定、售后服务好的厂家产品。
4. 确定免疫时机、剂量与途径:
免疫时机:母源抗体干扰 这是制定仔猪首免日期的关键。通过监测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确定最佳首免日龄,避免过早(被母源抗体中和)或过晚(出现免疫空白期)。常见疫苗如猪瘟、伪狂犬的首免时间需据此确定。
猪只日龄/阶段: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易感性安排免疫。如:母猪产前免疫以保护仔猪(“跟胎免疫”),仔猪断奶前后免疫关键疫苗,育肥猪阶段加强免疫等。
季节因素:某些疫病有季节性流行特点,需提前免疫。
免疫剂量与途径: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操作,确保剂量准确。接种途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后海穴注射、滴鼻等)直接影响免疫效果,不可随意更改。
5. 拟定初步程序并试行
综合以上信息,起草一份详细的免疫程序表,内容包括:疫苗名称、免疫对象(母猪、公猪、仔猪、育肥猪)、免疫日龄或阶段、免疫剂量、接种途径、生产厂家、批号、操作人员等。
程序应清晰明了,便于操作人员执行。
6. 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估(至关重要):
抗体监测:定期采集血样进行抗体水平检测(ELISA等试剂盒),评估免疫是否合格(抗体阳转率、平均滴度)、保护力持续时间,以及发现免疫空白或失败个体。这是调整免疫程序的最重要依据。
生产指标监测:关注免疫后的猪群健康状况、发病率、死亡率、生长性能等指标变化,间接评估免疫效果。
病原监测: 对发病猪只进行病原检测,判断是否为免疫失败或新血清型/毒株感染。
7. 程序的调整与优化:
根据监测结果、疫情变化、猪群健康状况、新疫苗上市等信息,定期(如每半年或每年)对免疫程序进行回顾和评估,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三、 注意事项
1. 猪群健康是基础:只对健康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对于发病、瘦弱、处于严重应激状态的猪只应暂缓免疫。
2. 规范操作:免疫操作需由人员进行。确保器械消毒、一猪一针头、注射部位准确、疫苗保存与使用规范(冷链保障、现用现配、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3. 减少应激:免疫前后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4. 记录完整: 详细记录每批次的免疫情况,包括疫苗信息、免疫日期、猪群、操作人员等,便于追溯和分析。
5. 综合防控:免疫不是万能的,必须与良好的生物安全、饲养管理、营养、消毒、隔离检疫等措施相结合,构成完整的疫病防控体系。
结论: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的科学决策过程,需要养殖场管理者、兽医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它绝非一成不变,必须基于本场的实际,并通过持续的监测与评估进行优化。唯有如此,才能构建起坚实的免疫屏障,为猪场的安全生产和持续盈利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