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阶段是生猪生产的关键期,疾病防控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传统粗放式管理常导致用药混乱、病程延长。本方案通过症状精准分类、靶向用药、可视化标记及数据化管理,帮助您构建高效疾病控制体系。

01
症状五级分类与用药方案
第一类:呼吸道症状(标记:●红色 + "R")
症状: 咳嗽(干咳/湿咳)、喷嚏、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鼻腔分泌物(清涕/脓涕)、眼结膜充血
高频病原: 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流感病毒
核心用药方案:
注射: 替米考星(10mg/kg)+ 氟苯尼考(20mg/kg),连用3-5天
饮水: 多西环素(200g/吨水)+ 麻杏石甘散(1kg/吨料),连用5-7天
支持治疗: 氨茶碱(缓解呼吸困难)
第二类:消化道症状(标记:●蓝色 + "D")
症状: 腹泻(水样/糊状/血便)、呕吐、食欲废绝、脱水(皮肤弹性差)、消瘦
高频病原: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病毒性胃肠炎(PEDV/TGEV)
核心用药方案:
注射: 乙酰甲喹(3mg/kg)或恩诺沙星(2.5mg/kg),连用3天
饮水: 硫酸新霉素(150g/吨水)或安普霉素(100g/吨水)+ 口服补液盐(自由饮用)
辅助: 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益生菌(调理肠道)
关键点: 立即隔离,加强环境干燥与消毒
第三类:发热/败血症症状(标记:●紫色 + "F")
症状: 高热(>40.5℃)、精神高度沉郁、皮肤发红/发绀(耳尖/腹下)、关节肿胀、突然死亡
高频病原: 链球菌(败血型)、猪丹毒、急性巴氏杆菌病
核心用药方案:
注射: 头孢噻呋(5mg/kg)或阿莫西林(15mg/kg)+ 氟尼辛葡甲胺(镇痛退热),连用3-5天
饮水: 卡巴匹林钙(退热)
紧急处理: 立即隔离,环境降温,增加饮水
第四类:皮肤/关节症状(标记:●绿色 + "S")
症状: 皮肤红斑/丘疹/坏死、跛行、关节肿胀/热痛、渗出性皮炎
高频病原: 葡萄球菌、链球菌(关节炎型)、猪丹毒、寄生虫(疥螨)、副猪
核心用药方案:
注射: 青霉素(4万IU/kg)或头孢类药物(5mg/kg) + 地塞米松(抗炎,短期使用)
外用: 碘伏消毒患处,渗出性皮炎可涂擦氧化锌软膏
寄生虫: 伊维菌素或多拉菌素注射(按体重)
第五类:神经症状(标记:●黄色 + "N")
症状: 共济失调、抽搐、角弓反张、盲目转圈、麻痹
高频病因: 链球菌(脑膜炎型)、伪狂犬病、乙脑、副猪
核心处理方案:
疑似细菌: 立即注射大剂量青霉素或头孢噻呋钠
紧急支持: 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关键: 采集病料送检确诊(尤其排除烈性传染病)
用药警示: 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避免滥用。
02
猪只疾病标记操作规范
工具准备: 防水记号笔(红、蓝、紫、绿、黄)、记录板、每日统计表。
标记位置: 猪只背部或侧肋部(清晰易见,不易被蹭掉)。
标记方法:
颜色 + 字母: 用对应颜色记号笔画一个实心圆点(●),直径约3-5厘米,在圆点内或旁边清晰标注症状类别字母(R, D, F, S, N)。
示例: 一头咳嗽、呼吸困难的猪,标记为 ●R(红色圆点内写R)。
标记时机: 每日巡检发现病猪时立即标记。
标记更新:
症状变化(如新增腹泻):在原有标记旁添加新标记(如原有●R,新增●D)。
康复观察:症状消失后,在原标记上画一个大大的“⦻”表示进入康复观察期(通常5-7天)。
转归/死亡:在记录表上登记,擦除或划掉猪栏/猪身上的标记。
猪只疾病标记操作流程图

03
每日疾病统计与分类管理
一、数据采集(早晚各1次):
巡检所有猪栏,记录新发病猪、症状类别(通过标记识别)、所在栏位。
记录昨日病猪的症状变化(好转、加重、新增症状)、治疗措施执行情况、转归情况(康复、死亡、淘汰)。
二、数据录入与统计(每日下班前):
使用下表进行汇总:
育肥猪群每日疾病动态统计表

三、周度/月度趋势分析:
发病率计算: (发病头次 / 存栏总头数) × 100%
症状类别占比: 统计各类症状(R/D/F/S/N)占总发病数的百分比。
治愈率/死亡率: (康复头数 / 总发病头数) × 100%; (死亡头数 / 总发病头数) × 100%
药费成本分析: 统计各类疾病平均治疗成本。
育肥猪群疾病周度统计分析表示例

分析提示: 第2周呼吸道疾病(R)占比下降显著,但消化道疾病(D)占比上升,需重点关注饲料质量、饮水卫生及病毒性腹泻防控。神经症状(N)消失是好现象。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治愈率提升,管理措施初见成效。
四、管理决策与应用:
即时响应: 根据当日统计,调配治疗资源(如某种药物需求突增),调整病猪护理重点。
趋势预警: 某类症状(如D类腹泻)占比连续上升 → 触发预警,立即检查水源、料槽卫生,评估饲料霉变风险,加强消毒,或采集样本送检。
疗效评估: 某治疗方案下,“好转/康复”率低 → 需重新评估诊断准确性或考虑更换药物(最好结合药敏)。
成本控制: 分析高成本疾病(如神经性疾病N),强化相关预防措施(如链球菌疫苗免疫、伪狂犬净化)。
流程优化: 统计标记、给药、记录等环节耗时,优化人员分工和操作流程。
04
总结
育肥猪群疾病的有效控制,核心在于 “早发现、准判断、快处理、勤记录、善分析”。本方案提供的五级症状分类法、标准化标记系统和数据化管理流程,将帮助您:
提升识别效率: 通过直观标记快速锁定问题猪只和主要症状。
实现精准用药: 针对不同症状类别选择最适药物,减少盲目用药。
强化过程管理: 每日统计让疾病动态一目了然,便于及时调整策略。
驱动决策优化: 基于数据分析,持续改进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和防控措施。
将这套系统融入您的日常管理,结合扎实的基础工作(生物安全、环境控制、营养免疫),您将能显著降低育肥猪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治疗成本,最终提升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版权声明】来源:猪多资源。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