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遇到猪群出现耳朵发绀(cyanosis)和皮肤发紫的症状,这通常是猪体循环障碍、缺氧或感染性疾病的表现。这些症状并非特定于单一病原,而是多种疾病的临床信号。
本文将采用逻辑排除法,从临床观察一步一步分析排查方法,排查强调“观察-假设-验证”的原则,避免判断失误导致耽误病情。


当你发现一头或多头猪出现发绀症状时,第一反应不是用药,而是观察和记录。
一、群体评估
发病范围: 是个别散发,还是成群发病?急性群体性发病高度提示烈性传染病。
发病阶段: 是母猪、保育猪还是育肥猪?不同病原各有易感群体。
母猪群多发: 需优先考虑蓝耳病(PRRS)、猪瘟(CSF)等。
保育猪多发: 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Hps)、链球菌(SS)、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混合感染最为常见。
育肥猪多发: 猪瘟、传染性胸膜肺炎(APP)、急性猪丹毒等。
发病速度与死亡率:
极急性、死亡率100%: 必须首先排除非洲猪瘟(ASF)。这是红线,一旦怀疑应立即上报并隔离,暂停一切内部人员物资流动。
急性、高死亡率: 提示猪瘟(CSF)、高致病性蓝耳病、急性猪丹毒等。
慢性、零星发病: 提示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慢性猪丹毒或圆环病毒病。
二、个体临床检查
对病猪进行系统检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体温: 高达40-41℃甚至以上(稽留热)提示病毒性疾病(如ASF、CSF、PRRS);体温升高但波动提示细菌感染(如APP、Hps)。
精神状态: 极度沉郁、昏睡(提示CSF、ASF)、或沉郁但被驱赶时仍能走动(提示PRRS、细菌病)。
呼吸状态: 是否呼吸困难、咳嗽、喘气?呼吸道症状明显则指向PRRS、APP、支原体等。
神经症状: 是否划水、转圈、共济失调?提示链球菌性脑膜炎。
关节与运动: 关节是否肿胀、跛行?提示副猪嗜血杆菌或链球菌性关节炎。
粪便情况: 是否便秘或腹泻?CSF后期常见腹泻。
皮肤变化: 仔细辨别紫色斑块的形态。
点状或斑块状出血: 用手指按压不退色,提示全身血管损伤(CSF、ASF)。
片状淤血/发绀: 按压退色,提示循环衰竭、缺氧(PRRS、APP、心肺功能衰竭)。


在完成了第一步的群体和个体快速评估后,我们会形成一个或多个“疑似诊断”。本步骤旨在将这些疑似诊断根据最突出的临床症状进行分门别类,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病理逻辑和鉴别要点。
情景A:高烧稽留、全身性出血点、极高死亡率——警惕烈性病毒病
这是最需要警惕的一类情况,通常意味着血管内皮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全身广泛性出血和循环衰竭。
1. 首要怀疑对象: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
临床症状深度剖析:
发热与精神沉郁: 病毒侵入体内后,首先在扁桃体和淋巴结复制,随后形成病毒血症,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高热(40.5℃以上)。病毒同时攻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动物出现极度的、难以唤醒的精神沉郁。
出血点/斑: ASFV具有亲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病毒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复制,造成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甚至破裂,这是全身性出血的病理基础。出血点可出现在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尤其是耳、鼻、腹侧、四肢末端。这种出血是点状、斑块状,指压不退色(与发绀的按压退色不同)。
其他症状: 呕吐、便秘或腹泻(可能带血)、鼻腔或直肠出血、眼分泌物增多。病程极快,从发病到死亡可能仅需2-10天,死亡率可达100%。
鉴别核心: 无法通过临床症状与经典猪瘟绝对区分。任何符合以上特征的病例,都必须首先假定为ASF,并立即启动生物安全应急响应。
行动指南:
立即隔离: 将病猪所在栋舍/猪场完全封锁,人员、物资、工具静止。
紧急上报: 第一时间联系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等待官方指导。
安全采样: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或做好极端防护后,采集抗凝血(EDTA管)、脾脏、淋巴结等样本,冷藏送检实验室进行PCR检测。
切记: 在实验室结果出来前,禁止对病猪进行任何治疗,尤其禁止使用针剂,以免通过针头加速病毒在场内传播。

2. 首要怀疑对象:经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
临床症状深度剖析:
发热与精神状况: 同样表现为稽留热(41-42℃),猪只畏寒扎堆。精神高度沉郁,但病程可能较ASF稍长。
出血点: 病理机制与ASF类似,也是病毒损伤血管内皮所致。针尖状出血是CSF的典型特征,尤其在肾脏皮质(剖检可见)、喉头、膀胱黏膜、回盲瓣口(纽扣状溃疡) 等处。皮肤出血同样指压不退色。
其他症状: 脓性眼屎、先便秘后腹泻、后躯麻痹等神经症状。母猪可能出现繁殖障碍(死胎、木乃伊胎)。
与ASF的临床鉴别难点:

情景B:呼吸道症状突出(咳嗽、喘气、腹式呼吸)——聚焦呼吸系统综合征
此类情况表明病原主要侵袭呼吸系统,导致肺气体交换功能障碍,机体缺氧从而末梢发绀(按压退色)。
1. 核心怀疑对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
临床症状深度剖析:
耳朵发绀的机制: PRRS病毒具有严格的细胞嗜性,主要感染肺泡巨噬细胞。大量巨噬细胞被破坏,导致:
肺部出现间质性肺炎,气体交换面积锐减,机体缺氧。
病毒和被破坏的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引起全身性微循环障碍,末梢血管血液淤滞,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现蓝紫色。
呼吸道症状: 表现为深沉的、频率极高的腹式呼吸,类似“劳喘”。保育猪症状最为典型。
群体信号: 母猪群的繁殖障碍是PRRS的先行指标。若近期出现母猪流产率(尤其是后期流产)、死胎率、弱仔率异常升高,则PRRS的可能性极大。
继发感染: PRRS造成的免疫抑制使其极少单独引起发绀,通常继发细菌感染(如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传胸等)后,病情加剧才出现末梢发绀。

2. 重要怀疑对象:传染性胸膜肺炎(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APP)
临床症状深度剖析:
耳朵发绀的机制: APP细菌产生的毒素会剧烈损伤肺组织,导致出血坏死性肺炎和纤维素性胸膜炎。肺部大面积实变,完全丧失功能,导致机体急性缺氧窒息。
呼吸道症状: 最急性型病例可能突然死亡,死前口鼻流出带血的泡沫样分泌物。急性型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犬坐姿势、疼痛性咳嗽。
发热: 体温可骤升至40.5-41.5℃。
PRRS与APP的鉴别:

情景C:神经症状、关节炎、跛行为主——关注细菌性继发感染
此类情况常见于PRRS、PCV2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之后,细菌趁机入侵。
1. 首要怀疑对象: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
临床症状深度剖析:
发绀机制: Hps引起严重的多发性浆膜炎(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心包炎导致心脏搏动受阻,输出量减少;胸膜炎和腹膜炎导致胸腔和腹腔积液,压迫心肺。共同导致全身循环衰竭和缺氧性发绀。
典型症状: “绒毛心”(心包表面覆盖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关节肿胀、跛行、腹围增大(腹水)、被毛粗乱。常见于5-8周龄的保育猪。
与PRRS的关系: 业内常称副猪为“蓝耳病的影子”,二者混合感染率极高。
2. 首要怀疑对象: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S)
临床症状深度剖析:
发绀机制: 败血型链球菌会引起全身败血症和血管内凝血(DIC),导致皮肤出现广泛的出血斑块。脑膜炎型链球菌因颅内压升高,也可导致末梢循环障碍。
典型症状:
脑膜炎型: 共济失调、角弓反张、划水等神经症状。
关节炎型: 关节肿胀、跛行。
败血型: 突然死亡,全身广泛出血。
副猪与链球菌的鉴别:
第二步的总结
第二步的排除法是一个动态的、需要综合判断的过程。一头猪可能同时表现出多个系统的症状(例如,既有呼吸道症状有关节炎),这往往提示混合感染(如PRRS + Hps)。此时,需要找出最核心、最原发的病因,而这通常需要通过第三步的剖检和第四步的实验室检测来最终定论。


解剖是临床诊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为排查提供决定性线索。建议解剖不同阶段的病猪,以获取全面信息。
一、常见导致皮肤发绀疾病的特征性剖检病变

二、从关键剖检病变到疑似病原的诊断路径

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只能为我们提供方向,最终的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测。这是制定有效防控方案的基石。
剖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采样,送交实验室进行最终确诊。
怀疑ASF/CSF:采集脾脏、淋巴结、肾脏和抗凝血(EDTA)。
怀疑PRRS:采集肺脏、淋巴结和血清。
怀疑APP:采集病变肺组织和胸腔渗出液,用于细菌分离。
怀疑Hps/SS:采集心脏、关节液、脑组织等,用于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
采样要求:
活猪: 采集前腔静脉血(EDTA抗凝血用于PCR检测,非抗凝血用于血清学检测)。
死猪/濒死猪: 采集脾脏、淋巴结、肺部、肝脏、心脏等病变组织,置于无菌袋或10%福尔马林溶液中。采样应尽快进行,死后超过6小时的猪只检测价值降低。
检测方法选择:
PCR/实时荧光PCR: 检测病原核酸。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是诊断ASF、CSF、PRRS、PCV2等病毒病的金标准。
细菌分离培养与药敏试验: 对于APP、Hps、SS等细菌病,分离出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可以指导临床精准用药,避免抗生素滥用。
ELISA血清学检测: 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适用于评估猪群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的感染状态、疫苗免疫效果和野毒感染活动期。
【版权声明】来源:猪多资源。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