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娩舍,由于高温高湿环境的影响,母猪采食量常常下降,严重时可导致产后便秘、泌乳不足、仔猪成活率降低,甚至引发一系列繁殖性能下滑的问题。产房母猪正处于能量需求高峰期,采食量不足势必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效益。

本文将深入剖析夏季产房母猪采食量下降的成因,并从环境管理、营养调控、生理干预等多个角度分析解决方案。

01

夏季产房母猪采食量下降的危害

危害类型表现后果
泌乳能力下降乳房松软,奶水稀少仔猪生长缓慢,初生重损失,断奶重低
便秘与产后炎症排便困难,采食欲望更低子宫炎、乳房炎、产褥热等疾病
体况下降明显消瘦,背膘流失断奶配种率下降,经常空怀
抗热应激能力降低呼吸频率快,躺卧时间长易中暑,死亡率增加
繁殖性能退化发情不明显,返情率高配种难度提升,断奶到配种间隔延长
02


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 高温应激

产房温度超过28℃时,母猪通过减少采食来减少体内产热,从而控制体温。哺乳母猪每日能量需求大,若采食量下降,热应激与负能量平衡相互加剧。

2. 饮水不足或水质差

饮水量是调节体温的关键,若水压不足、水温过高或水嘴损坏,会导致饮水量下降,进一步影响采食行为。

3. 饲料适口性差

夏季高温下,饲料容易发霉、氧化变质,尤其是脂肪类物质,产生异味,母猪采食意愿下降。

4. 母猪体况管理不良

妊娠期饲喂控制不当导致母猪过肥,分娩后体热更难散发,采食量明显偏低。

5. 环境湿度高、通风差

湿度超过80%、空气不流通时,会加剧热应激,使母猪更倾向于躺卧而非进食。

6. 饲喂方式不当

一次性大量供料或饲喂时间不合理(如正午高温时段),会抑制母猪采食欲望。

03

夏季提升母猪采食量的综合管理对策

一、优化环境温湿度管理

项目建议控制范围管理措施
温度22~26℃安装水帘+风机降温系统
湿度60~70%定时排湿、改善通风负压系统
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夜间加强换气、减少氨气浓度
地面温度< 28℃地板冲水或铺设隔热垫
光照柔和光线避免阳光直射,适当遮光

补充措施:夏季中午进行“喷雾降温”,但要避免湿度过高,建议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地面洒水,有利于散热。

二、饮水系统改造与监测

水温控制:饮水温度控制在15~25℃,可考虑安装地下埋管水或循环冷水系统。

水嘴检查:每天检查乳头式水嘴出水量,每分钟不少于2升。

水质保障:清洁水源、每日清洗水管,必要时使用次氯酸钠低剂量消毒。

增加饮水点:妊娠大栏,加设1-2个备用水嘴,防止高峰期饮水排队。

三、饲喂策略调整

项目建议做法
饲喂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建议清晨5-7点,晚上7-9点主喂
饲喂频次少量多餐,每天分3~4次供料
供料方式干料+湿拌料结合,提高适口性
饲料残留每次喂完后1小时检查残料,及时清理防止发酵变质
饲槽清洁每天用清水冲洗饲槽,避免霉菌滋生

建议在母猪采食最活跃的时间段进行“投喂高能量段料”,如玉米-油脂段料组合,提高单位时间能量摄入。

四、饲料配方与添加剂优化

增加能量密度:补充高品质油脂(如豆油、米糠油),提高日粮中脂肪比例至5%左右。

提升适口性:使用酸化剂(如柠檬酸、乳酸)改善饲料风味。添加天然植物提取物如薄荷脑、甘草、百里香酚等,有助于刺激采食。

抗应激营养调控

营养素/添加剂建议作用推荐添加量
维生素C、E抗氧化、缓解热应激C:200mg/kg,E:100mg/kg
电解质缓解体液失衡(如NaHCO₃)1~2kg/吨
脱霉剂防止饲料中毒根据产品说明使用
活性酵母稳定胃肠道菌群500~1000g/吨

五、生理状态调控与保健措施

产前适度限饲:避免妊娠后期体况过肥,分娩后采食更顺畅。

产后早期补液:分娩后6小时内补液含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可提高母猪精神状态与采食积极性。

使用催食剂:酵母培养物、促食多肽等可在产前后2~3天使用,刺激食欲。

定期驱虫与体内清理:夏季加强内寄生虫防治,减少能量损耗。

六、人员管理与激励机制

实施母猪采食量记录制度,每日监测每头母猪采食情况,建立“异常预警表”。

鼓励饲养员观察、记录并汇报采食异常,设立“母猪采食达标率”作为考核指标。

引导饲养人员避开高温时间段操作母猪,避免人为应激。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