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养殖户在后台咨询母猪难产的处理方法。事实上,夏季母猪产程长、难产是许多猪场面临的常见难题。产程延长不仅会造成白胎增加、健仔数减少,还可能引发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断奶后不发情等后续问题。可以说,产程问题是母猪产后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所在。那么,影响母猪产程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母猪产程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产力、产道和胎儿。其中,产力不足是导致产程延长的主要原因,而产道因素(如产道狭窄、臀部过小)和胎儿因素(如胎儿过大、双胎同时产出)则为次要原因。

为什么母猪会出现产力不足?

1. 产前采食量偏低,导致能量储备不足,而分娩过程体力消耗大,容易造成母猪体力不支;

2. 心肺功能差、气血不足,不少母猪从怀孕舍转至产房时便已呼吸急促,严重甚至猝死,这是心肺功能不佳的典型表现;

3. 产房环境温度过高,母猪易出现热应激,表现为呼吸急促、张口喘气等,导致供氧不足,进而产力减弱。

哪些母猪更容易出现产道问题?

1. 初产母猪:特别是配种日龄不足210天、体重过轻(低于135kg)或过重(超过150kg)、膘情偏好的头胎母猪;

2. 便秘母猪:肠道中滞留的粪便压迫产道,增加难产风险。

为解决母猪产程长的问题,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初配管理:后备二元母猪应于适宜日龄(210–230天)、适宜体重(135–145kg)进行配种;

2. 膘情控制:严格管理妊娠母猪膘情,防止过肥;

3. 合理攻胎:初产母猪建议怀孕100天后开始攻胎,经产母猪可于95天后进行;

4. 补气养血:怀孕95天后可在饲料中添加植物快产素多美诺(1kg/吨),增强产力、润滑产道,有效缩短产程;

5. 强化产力:产前3天至产后3天,每日每头补充“母猪的红牛”动能(50mL),显著提升分娩力量;

6. 预防便秘:饲料中添加肠生源(1kg/吨),保障充足饮水,预防便秘发生;

7. 环境调控:保持产房安静、凉爽,温度控制在25℃以下,以母猪呼吸平稳为准。

总结

总结来说,缩短产程需分阶段管理:妊娠中期控膘情,后期合理攻胎、补气养血、防便秘;产前3天强化产力;分娩时保持环境舒适、减少应激。按流程分阶段管理,可显著减少母猪难产发生。

文章来源:PSY应用研究院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