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是猪场“老对手”,传统认知中多以“母猪流产死胎、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倒地划水、流涎)、一周内高死亡”为典型特征。但近期多地规模猪场和散养户反馈:免疫过伪狂犬疫苗的猪群仍发病,且症状“大变样”——哺乳仔猪20日龄后才出现症状,保育猪、生长猪成“重灾区”,表现为咳嗽气喘、流眼泪、拉黄粪,按肺炎、感冒治疗无效,死亡率虽不高但严重影响生长。这种“非典型症状”已成为猪场新困扰,若误诊误治,可能导致整群生长停滞、饲料浪费,甚至扩散病毒。
一、新症状“不按常理出牌”,3大阶段猪群表现各异
与传统伪狂犬病相比,本次新症状的核心特点是“发病日龄延后、呼吸道消化道症状主导、神经症状少见”,不同阶段猪群表现有明显差异,极易与普通呼吸道病、腹泻病混淆。
1. 哺乳仔猪:20日龄后“突然发病”,眼睛和粪便先“报警”
传统伪狂犬多在仔猪出生后1周内发病,而新症状仔猪哺乳前期(1-20日龄)完全正常,20日龄后才出现异常:
- 眼部症状典型:眼睑发红肿胀、眼球外凸,眼睫毛被黏液黏连(似流眼泪但无大量分泌物),这是早期最易观察的信号;
- 呼吸道+消化道同步出现:鼻孔流清涕或黏液(类似感冒),同时拉黄色稀粪(非水样,多为糊状),精神沉郁爱伏卧,吃奶量下降;
- 特殊细节:打针时针眼易流血(凝血功能轻微异常),体温多正常或轻度升高(40-40.5℃),极少出现传统的“倒地划水、角弓反张”神经症状。
2. 保育猪:断奶后1周发病,神经症状“零星出现”
刚断奶1周的保育猪(25-35日龄)更易受累,表现为:
- 少数神经症状:仅个别猪出现共济失调、走路摇晃(无传统病例的“剧烈划泳样惊厥”),多伴随咳嗽;
- 主流症状复杂:重咳(咳嗽声响亮)、流鼻液加重,部分猪流眼泪明显(眼角有泪痕),甚至排“回肠炎样稀粪”(灰黑色糊状,带黏液);
- 病程长易僵猪:发病后精神差、采食量骤降,若未针对性处理,会持续1-2周,最终消瘦成“僵猪”(死亡率5%-10%,远低于传统伪狂犬)。
3. 生长育成猪:“重咳后喘”是核心,无神经症状
50日龄以上生长猪是新症状的“主要群体”,也是最易被误诊的对象:
- 呼吸道症状突出:先表现频繁重咳(驱赶或吃食后更明显),2-3天后转为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喘气),按气喘病用“多西环素+支原净”拌料5天完全无效;
- 全身症状轻:流眼泪、精神沉郁,但体温基本正常,无皮肤出血点或发绀(耳朵仅轻微暗红,非传统的“蓝耳”);
- 死亡少但影响生长:仅极少数严重喘气猪死亡(多因窒息处死),但整群生长停滞,料肉比升高0.3-0.5,延迟出栏15-20天。
二、剖检3大“典型病变”,帮你快速锁定伪狂犬
新症状猪群虽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剖检仍有伪狂犬病的“特征性痕迹”,结合3处关键病变可初步判断:
1. 肝、肾“白色坏死灶”是核心标志
- 肝脏:表面可见白色粟粒大坏死灶(直径1-2mm,散在分布),肝小叶结构明显(质地偏硬,似轻度硬化);
- 肾脏:略肿大,表面有白色粟粒状坏死灶(区别于传统伪狂犬的“针尖状出血点”,新症状以坏死为主、出血少)。
这是伪狂犬病毒损伤实质器官的典型表现,其他呼吸道病(如支原体肺炎)极少出现肝肾同步坏死。
2. 全身淋巴结“肿+出血”,肺脏“出血性肺炎”
- 淋巴结:颌下、腹股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3倍,切面多汁、有出血点(呈“红白相间”大理石样);
- 肺脏:表面有散在出血点,切面有黏液(非典型性肺炎表现),喉头充血、气管内有黏液(对应咳嗽症状)。
3. 膀胱、胃肠“黏膜出血”,辅助佐证
- 膀胱:黏膜有大量出血斑(点状或片状),这是病毒损伤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变;
- 胃肠:胃内空虚(因采食量下降),贲门区黏膜发炎(红肿),肠道黏膜有出血炎症(对应腹泻症状)。
三、免疫后仍发病?4大可能原因需警惕
案例中猪场已按常规程序免疫(种猪4个月普免,仔猪1日龄滴鼻、28日龄+60日龄肌注),但仍发病,结合一线经验,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疫苗“有效性不足”是首要怀疑
- 疫苗质量问题:部分弱毒疫苗可能因生产工艺缺陷(如病毒滴度不够),无法提供有效保护;
- 运输/保存不当:伪狂犬疫苗需低温保存(2-8℃),若运输中高温、或猪场冰箱温度波动(结冰或超过8℃),会导致疫苗失效;
- 毒株匹配度:若当地伪狂犬病毒发生变异(虽未实验室证实,但临床症状变化可能提示毒株差异),传统疫苗交叉保护力下降。
2. 免疫程序“细节疏漏”降低效果
- 仔猪滴鼻操作不规范:1日龄滴鼻时未确保疫苗进入鼻腔(漏滴、倒流),导致局部黏膜免疫失败;
- 种猪普免间隔太长:4个月普免一次可能导致母猪抗体水平“波动”,初乳中母源抗体不足,无法保护仔猪到20日龄后(母源抗体通常维持3-4周,20日龄后抗体下降,若疫苗免疫未衔接,易发病)。
3. 猪场“病毒污染重”,免疫压力大
若猪场之前发生过伪狂犬,环境中病毒载量高(粪便、分泌物、污染的工具),仔猪即使免疫,也可能因“强病毒攻击”突破免疫屏障。
4. 误诊误治“延误时机”,加重病情
初期按“感冒、肺炎”用抗生素治疗,未针对病毒干预,导致病毒在体内扩散,症状加重。
四、应急防控“换疫苗+强消毒”,2天见效、1周恢复
案例中猪场采取“换疫苗普免+对症治疗”后,第二天病情减轻,1周恢复正常,这一处理思路可参考:
1. 立即更换疫苗,全场紧急普免
- 停止原疫苗:改用口碑好的正规厂家伪狂犬弱毒疫苗(建议选择gE基因缺失苗,便于后续监测);
- 免疫剂量:假定健康猪每头1头份肌注;已发病猪(咳嗽、气喘)2头份肌注(快速提升抗体);母猪同步加强免疫1头份(确保后续仔猪母源抗体充足)。
2. 对症治疗“控继发感染”,缓解症状
- 呼吸道症状:对喘气猪肌注林可霉素(每公斤体重10mg)+氨茶碱(缓解呼吸困难),每天1次,连用3天;
- 提升免疫力:全群料中添加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连用3天,增强猪群抵抗力;
- 腹泻仔猪:口服补液盐(防脱水),无需用抗生素(伪狂犬腹泻为病毒型,抗生素无效)。
3. 强化消毒+保温,切断传播
- 全场消毒: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过硫酸氢钾(1:200)每天喷雾消毒1次,重点喷产房、保育舍地面、栏杆(伪狂犬病毒对碱性消毒剂敏感);
- 保温控温:保持猪舍温度(哺乳仔猪28-30℃,保育猪25-26℃),避免温差过大(低温会降低免疫力)。
五、总结:新症状核心区别与防控关键
对比维度 传统伪狂犬病 新症状伪狂犬病
发病日龄 新生仔猪1周内为主 哺乳20日龄后、保育猪、生长猪为主
典型症状 神经症状(划水、流涎)、高死亡咳嗽、流眼泪、腹泻为主,神经症状少见
剖检特征 肾针尖状出血点为主 肝、肾白色坏死灶为主,出血少
死亡率 哺乳仔猪80%以上 5%-10%,主要影响生长
易误诊疾病 仔猪脑炎 气喘病、感冒、回肠炎
核心提醒:若猪场出现“免疫后仍咳嗽气喘、流眼泪、肝肾有白色坏死灶”的猪群,别再按普通呼吸道病治疗,优先怀疑伪狂犬病新症状——及时换疫苗普免是关键,多数案例显示“换疫苗后2天见效”,避免因延误导致整群生长受损。同时,后续需规范疫苗保存(冰箱测温记录)、优化免疫程序(仔猪28日龄肌注后,可在45日龄加免1次),降低复发风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