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疫程序不当导致保护不足


问题表现

•后备母猪未及时驯化或免疫,导致母源抗体不足,新生仔猪易感。

•经产母猪免疫时间与妊娠期不匹配,抗体水平无法覆盖哺乳期。

解决方法

•优化免疫程序

–后备母猪:90-120日龄进行野毒/活苗驯化,间隔14天和35天各免疫1次灭活苗(2mL/头)。

–头胎母猪:妊娠77天、91天、105天各免疫1次(2mL/头)。

–经产母猪:妊娠91天和105天各免疫1次(2mL/头)。

•紧急免疫调整

–疾病爆发实施“母子同免”,产房母猪与仔猪同时接种新止泻威疫苗(母猪3mL/头,仔猪1mL/头),间隔2-5天免疫1次。


2. 疫苗效力不足或抗原含量低


问题表现

•免疫后抗体水平低,无法有效中和病毒。

•仔猪仍出现高死亡率或持续排毒。

解决方法

•选择高效疫苗

–采用高抗原含量疫苗(如大华农新止泻威,S蛋白抗原含量达20μg/mL),确保病毒S蛋白结构完整,激活双重免疫应答。

–灭活工艺保留完整免疫原性,提升保护效力。

•加强免疫监测

–免疫后21天检测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必要时产前再补免。

3. 母源抗体干扰或传递不足


问题表现

•母猪免疫后抗体滴度低,母源抗体无法保护新生仔猪。

•仔猪出生后3天内未获得足够抗体,迅速感染PEDV。

解决方法

•强化母猪免疫

–母猪产前3-5天及产后3天各免疫1次(3mL/头),提高初乳抗体浓度。

–PEDV高感染压力场产后母猪追加免疫,仔猪1-3日龄补充免疫(1mL/头)。

•确保初乳摄入

–新生仔猪出生后12小时内吃足初乳,最大化吸收母源抗体。

4. 环境中病毒载量过高,导致免疫失效


问题表现

•猪舍消毒不彻底,病毒持续存在,母猪免疫后仍暴发疫情。

•机械传播(人员、车辆、鼠类)加速病毒扩散。

解决方法

•严格生物安全措施

–粪沟做到彻底清洗,上猪前粪沟底部放10cm水,并配好相应量烧碱,配制成1%溶液。

–定期清洗料槽、饮水设备,避免粪便污染。

–产房母猪生产后使用干燥粉(施特爽)喷雾消毒,保持环境干燥。

•隔离与净化

–对持续排毒母猪进行淘汰,阻断垂直传播。

–发病猪群实施全进全出管理,空栏后彻底消毒。

5. 混合感染加重病情


问题表现

•PEDV与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混合感染,导致诊断困难、死亡率升高。

解决方法

•联合免疫与药物辅助

–配合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大观霉素)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使用白头翁散(如大华农复可安)缓解肠道炎症。

白头翁散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方,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动物疾病,具有以下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白头翁散能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适用于热毒壅结大肠引起的症状,如发热口渴、便脓血等。

·凉血止痢:该药物通过凉血来治疗痢疾,适用于湿热泄泻、下痢脓血等症状。

·抗菌消炎:白头翁散含有的黄连、黄柏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辅助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修复粘膜:白头翁散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粘膜,适用于治疗各种胃肠道炎,尤其是仔猪的腹泻。

•针对性治疗

–仔猪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6. 现场免疫操作不当或疫苗保存问题


问题表现

•疫苗保存温度不当导致失效。

•注射技术错误(未感染过强毒的阴性母猪未按后海穴注射要求操作)。

解决方法

•规范疫苗管理

–疫苗全程2-8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

–PEDV阴性猪场母猪采用后海穴注射为妥,阳性猪场可肌肉注射。

•加强人员培训

–确保种猪免疫操作标准化,避免人为漏免或剂量不足。

某楼房养猪场(6000头母猪)实证案例

•恢复速度验组(免疫新止泻)8天全群恢复,对照组(免疫其它厂家疫苗)15天恢复(期间仔猪死亡率15.93% vs 18.13%)。

•抑制排毒新止泻威免疫后3天即肛拭子转阴,发病仔猪腹泻症状迅速缓解。

总结

PEDV防控需结合精准免疫程序、高效疫苗及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针对免疫失败问题,重点优化母猪免疫时间节点、提升环境清洁度,并通过抗体监测动态调整策略,从而降低仔猪死亡率及疫情扩散风险。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