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苯尼考为氯霉素类动物专用药,它是氯霉素类最新的“第三代药物”。第一代氯霉素类抗生素是“氯霉素”,在那个抗生素紧缺的年代里,氯霉素在很多疾病治疗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使用的越来越广,它的副作用也越来越被放大。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抗生素的丰富,更安全和更高效的、可替代氯霉素更多功能的药物越来越多,氯霉素开始在食品动物养殖上被完全禁用了。


比氯霉素更敏感和副作用更少的、甲砜霉素的新开发出来和成功上市,使氯霉素在养殖业上的使用就被替代不少。但是,再新的药物总有老的那一天,随着甲砜霉素的广泛应用,这个药也越来越不敏感了,有些人为了疗效也有偷偷使用氯霉素的。


但是,由于国家明令禁用,以及被查住的从严从重处罚,所以公开的、大规模的使用氯霉素的还没有。科学家在后来,又开发出了比氯霉素、甲砜霉素更敏感和更安全的“第三代氯霉素类新药”,这就是如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氟苯尼考”。


目前,在氟苯尼考的各种兽药制剂研发与应用上,已经分别开发出了氟苯尼考粉、氟苯尼考可溶性粉、氟苯尼考预混剂、氟苯尼考溶液、氟苯尼考颗粒和氟苯尼考注射液等多种氟苯尼考的剂型。唯独在氟苯尼考的注射粉针上,还没有真正的产品被开发出来。


并且,提及氟苯尼考的注射液,很多使用过它的兽药使用者,大部分是都有不同程度的“注射部位溃烂/烂肉”的阴影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严重副作用呢”?


那是因为氟苯尼考难溶于水,而且在水里长久(长至两年)放置,氟苯尼考会慢慢发生水解而降效、无效。为此,所有的氟苯尼考注射液都是“非水的油剂”,这些制剂只解决了氟苯尼考溶于油,一旦把这种油剂的氟苯尼考用水稀释,难溶于水的氟苯尼考就很快析出了。


那些注射了氟苯尼考注射液的用户,就是因为注射氟苯尼考“析出难吸收”,然后慢慢的在注射部位造成组织溃烂。


这其实还不是最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氟苯尼考注射液里、溶解氟苯尼考的辅料——油”,它们占了整个氟苯尼考注射液的70%、甚至95%以上的含量,这些油对肌肉、肌纤维等具有严重的“溶解、熔断”副作用。这就比如说最常用的: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枫,它们连塑料都能融了!


更何况那些肌肉、组织了?并且,从化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氟苯尼考注射液使用的溶解氟苯尼考的油相,如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甘油缩甲醛等有机溶剂,它们可以使蛋白变性。作为蛋白组成的肌肉,在针头注射液接触的肌肉组织,注射部位变性导致的坏死和溃烂就成为必然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有研发实力的企业,最近四五年已经有不含任何有机溶剂的和可以任意比例易溶于水的“氟苯尼考注射粉”产品出现。这样的注射氟苯尼考,它就彻底杜绝了油(有机溶剂)的副作用,并且这样的可注射氟苯尼考粉,还在有效性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版权声明】来源: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