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牛是指从断奶到 300 公斤阶段的肉牛,此阶段的核心目标是拉骨架、长肌肉及促进瘤胃发育,为后期育肥奠定基础。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精准的饲料配方,能确保架子牛在这一关键期实现快速生长。

一、架子牛的生长特点与营养需求

架子牛阶段是肉牛骨骼和肌肉发育的关键期,其生长特点表现为:骨骼生长速度快,肌肉纤维逐渐增粗,瘤胃功能从依赖母乳向适应饲料过渡。因此,该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蛋白质:肌肉发育需要充足的蛋白质,粗蛋白摄入量需达到 780 克 / 天(以 200 公斤架子牛、日增重 1 公斤为例);

•矿物质:钙(34 克 / 天)和磷(16 克 / 天)是骨骼发育的关键,需保证比例均衡(钙磷比约 2:1);

•维生素:维生素 A 促进骨骼生长,维生素 D 帮助钙吸收,维生素 B 族参与代谢,均需足量供应;

•粗纤维:促进瘤胃发育,刺激反刍,保证瘤胃健康。

二、粗饲料的选择与搭配

粗饲料是架子牛日粮的基础,不仅提供粗纤维,还影响瘤胃功能的发育。常用粗饲料及特点如下:

1.青草类:

  • 苜蓿草:营养价值最高,粗蛋白含量达 18%-22%,富含钙和维生素,是架子牛的优质粗料,可占粗饲料的 40%-50%;
  • 黑麦草:适口性好,粗蛋白 12%-15%,适合青喂或青贮,可与苜蓿草搭配使用;
  • 野草、甜菜叶:营养价值较低,粗蛋白 8%-10%,可作为辅助粗料,占比不超过 30%。

2.秸秆类:

  • 玉米秸秆:粗纤维含量高(30%-35%),但蛋白质低(3%-5%),需经过揉丝或氨化处理提高适口性;
  • 小麦秸秆、稻草:粗纤维含量高,但消化率低,适合与青草类搭配,占粗饲料的 20%-30%;
  • 花生秧:适口性较好,粗蛋白 8%-10%,可部分替代青草,降低成本。

粗饲料的搭配原则:以优质青草类为主(占 60%-70%),秸秆类为辅(占 30%-40%),确保粗纤维含量达到日粮干物质的 30%-35%,刺激瘤胃蠕动和反刍。

三、精料配方的科学设计

精料为架子牛提供能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需根据生长需求合理配比。以 200 公斤架子牛(日增重 1 公斤)为例,推荐基础精料配方如下:

配方调整说明:

•若使用青贮或酒糟等酸性饲料,小苏打添加量需增加至 15-20 斤,平衡瘤胃 pH 值;

•豆粕可部分用棉粕、菜粕替代(替代比例不超过 30%),但需注意脱毒处理,避免有害物质残留;

•预混料需选择架子牛专用产品,确保钙、磷、维生素 A/D 等成分充足。

精料饲喂量:按体重的 1%-1.2% 计算,200 公斤架子牛每天饲喂 2-2.4 公斤精料,分 2-3 次投喂,与粗饲料交替饲喂。

四、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

1.分群饲养:按体重(相差不超过 50 公斤)和性别分群,避免强欺弱,保证每头牛的采食空间(料槽长度每头牛 40-50 厘米)。

2.饲喂方式:先喂粗料(优质干草),再喂精料,最后饮水,促进牛形成良好的采食习惯;每天饲喂 3 次(早 7 点、午 12 点、晚 6 点),定时定量。

3.瘤胃发育促进:从断奶后开始,逐步增加粗料粒度(2-3 厘米),刺激瘤胃肌肉发育;可在料槽中放置少量秸秆,让牛自由采食,锻炼瘤胃功能。

4.环境管理:圈舍保持干燥、通风,每天清理粪便,每周消毒 1 次(用 10% 石灰水);保证充足清洁饮水,冬季饮温水(15-20℃),夏季勤换避免变质。

5.定期称重:每 2 周称重 1 次,根据日增重调整饲料配方,若日增重低于 0.8 公斤,需增加精料中豆粕比例(提高 5%-10%)。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瘤胃胀气:多因精料过多或粗料过细导致,可停喂精料 1-2 天,只喂干草,同时灌服小苏打溶液(50 克 / 头);

•采食量下降:可能是饲料霉变或适口性差,需检查饲料质量,更换新鲜饲料,可在精料中添加少量糖蜜(5%-10%)提高适口性;

•生长缓慢:若排除疾病,多为蛋白质或矿物质不足,需增加豆粕比例或调整预混料,确保营养均衡。

架子牛的饲养管理核心是 “营养均衡、促进瘤胃发育”,通过合理搭配粗精饲料、科学控制饲喂量和做好环境管理,能实现架子牛的快速生长。养殖户需根据当地原料资源灵活调整配方,定期监测牛的生长状态,及时优化方案,为后期育肥打下坚实基础。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