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值,不分享,跟上我,未来10年我们一起同行。大家好,我是小猪倌,是一名在养猪的领域里已经晃悠了10多个年头的猪倌。这一期我们来认识下“猪增生性回肠炎”。


一、认识猪增生性回肠炎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又称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虽致死率不高,但发病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猪只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被称为"料肉比杀手"。

二、临床症状与分型

1. 临床分型对比

2. 典型发病特征

1. 前期:灰色糊状腹泻,粪便含未消化饲料颗粒

2. 中期:水样腹泻带血

3. 后期:黑色沥青状腹泻,后驱污染发黑

4. 部分病例突然死亡(继发败血症)

5. 皮肤与粘膜苍白(贫血表现)

6. 同栏猪均匀度差,出现僵猪

7. 回肠增生增厚(橡胶管样变)

8. 回肠粘膜溃疡,可能继发腹膜炎

三、经济损失分析

猪增生性回肠炎造成的"四低一高"问题:

• 生长速度低:日增重下降15-20%

• 饲料消化率低:料肉比增加0.2-0.3

• 营养吸收率低:蛋白质吸收率下降30%

• 生产效率低:出栏时间延长10-15天

• 僵猪淘汰率高:可达5-10%

四、科学防控方案

1. 药物治疗要点

• 核心原则:足疗程给药(≥14天)

• 首选药物:

 泰妙菌素(200-300g/吨饲料)

 大环内酯类(泰乐菌素、泰万菌素)

• 辅助治疗:

 止血:维生素K肌注

 补血:补铁剂

 止泻:蒙脱石散

 补液:口服补液盐

2. 环境管理措施

1. 消毒制度:碘类、季铵盐类消毒剂交替使用

2. 密度控制:育肥猪≥0.8㎡/头

3. 温湿度管理:保持舍内干燥(湿度<70%)

4. 应激防控:减少转群、换料等应激因素

3. 营养调控方案

饲料添加剂:

 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酸化剂

 酶制剂

• 饲喂管理:

 少量多餐

 保证饲料新鲜

 禁止霉变饲料

五、季节性防控重点

夏秋季节(6-10月)发病率显著升高,需加强:

1. 蚊蝇控制:减少传播媒介

2. 饮水卫生:定期清洗水线

3. 防暑降温:减少热应激

4. 监测频率:每周临床检查1次

六、综合防控流程图

七、常见误区提醒

1. 疗程不足:症状消失即停药易复发

2. 忽视环境: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效果差

3. 误诊漏诊:亚临床型易被忽视

4. 免疫忽视:未建立科学免疫程序

八、总结建议

猪增生性回肠炎防控需坚持"三早原则":

早发现:加强日常巡栏

早诊断:实验室PCR检测

早处理:全群同步治疗

通过科学的药物防控、严格的环境管理和精准的营养调控三位一体方案,可有效降低该病对猪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每季度进行1次全面评估,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版权声明】来源:小猪倌学养猪。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