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又到了猪场紧张的防非关键时期,这里小编总结了关于非洲猪瘟的60个问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全面的了解非洲猪瘟,提升非瘟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二、非洲猪瘟病毒有什么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非洲猪瘟科的唯一成员,也是唯一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约170-190kb。非洲猪瘟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结构,直径约200nm,具有独特而复杂的五层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外膜、衣壳、内膜、核壳以及核心。基因组编码151-167种蛋白质,成熟的病毒粒子包含54种结构蛋白。依据编码主要衣壳蛋白p72的基因B646L的序列,AFSV至少可以分为24个基因型。我国首次发现的ASFV毒株(SY18株)属于基因II型。


三、非洲猪瘟的两个重要蛋白p72和p54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p72蛋白由B646L(VP72)基因编码,是ASFV主要衣壳蛋白,是病毒二十面体衣壳的主要成分,具有高度抗原性和免疫原性;p72蛋白参与ASFV的吸附和侵入过程,p72抗体可阻断病毒与巨噬细胞的结合。

p54蛋白由E183L基因编码,含有跨膜结构域和Gly-Gly-X氨基酸基序,以及多种ASFV结构蛋白的加工识别序列,位于病毒颗粒的内囊膜,是ASFV非常重要的抗原蛋白;p54蛋白参与ASFV侵入宿主细胞,p54抗体可以抑制ASFV的吸附。

因此,p72和p54既是非瘟疫苗研发的重要目标蛋白,也是阻断非瘟感染的关键蛋白。

四、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能力怎么样?

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能力强,在25-37℃时可存活数周,在未熟肉品、腌肉、泔水中可长时间存活,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到数十年;较耐高温,在56℃和60℃分别存活70分钟和30分钟;较耐酸碱,在pH 4-13.4的条件下仍可存活;牲安C、乙醚、氯仿等可以灭活非瘟病毒。

五、非洲猪瘟在全世界的发病轨迹是怎样的?

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1957年(葡萄牙)→1970s(巴西/加勒比地区)→1990s(欧洲零星爆发)→2007年(格鲁吉亚、高加索地区、俄罗斯)→2008年(伊朗)→2012年(乌克兰)→2014年(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白俄罗斯、波兰)→2018年4月(匈牙利)→2018年8月3日(中国.辽宁.沈阳)→2019年(蒙古、越南、柬埔寨、朝鲜、老挝、菲律宾、缅甸、比利时、东帝汶、韩国、印尼)→2020年(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德国)→2021年(马来西亚、多米尼加、不丹、海地)→2022年(泰国)→2023年(国内外均有发生,发现重组非瘟病毒)

六、非洲猪瘟有哪些传染源?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家猪、野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此外,感染的软蜱、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包括泔水、污染的肉制品等)、污染的物资(兽药、疫苗等)、污染的设备工具(车辆、人员衣服靴子、注射工具、饲喂器械、清洁工具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


七、非洲猪瘟有哪些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接触、采食、软蜱叮咬、注射等都可以传播。易感猪群可通过接触或采食受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物品而经口传染,或通过昆虫吸血而传染。污染的饲料、泔水、剩菜及肉屑、栏舍、车辆、器具和衣物等均可间接传播本病。蜱可通过交配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此外,吸血昆虫,例如蚊子、跳蚤等,可以通过叮咬将非洲猪瘟病毒经感染猪向健康猪传播。定殖循环方式包括野猪-野猪、野猪-家猪、家猪-家猪、野猪-蜱、家猪-蜱等。


八、切断非瘟病毒传播途径的措施有哪些?

物理隔断:如修筑完整的围墙、栅栏 ,修补猪舍漏洞,安装空气过滤系统。

管控流通渠道:严格管控猪只、人员、车辆、物资、饲料、饮水、小动物等携带和传播病毒。

贴膜占位阻断:使用佳菌康特异性贴膜占位阻断非瘟感染。佳菌康利用乳酸杆菌高效表达非瘟抗原蛋白p72和p54,当猪饮入佳菌康,这些抗原蛋白即可提前占据口腔咽喉黏膜上的非瘟病毒入侵位点,使非瘟病毒入侵猪体时没有可进入的位点,达到高效贴膜占位阻断非瘟病毒感染的效果。

九、非洲猪瘟有哪些易感动物?

猪(家猪、野猪)是非洲猪瘟的易感动物,其它动物对非瘟猪瘟没有易感染,不会感染发病。

十、非洲猪瘟的危害是什么?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会危害人和其它动物,但对猪有极大危害,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且至今没有安全可靠的商业化疫苗,是当前养猪业的一个重大威胁因素。我国是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大国,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猪肉消费占到我国居民总肉类消费的60%以上,因而非洲猪瘟不仅危害猪场和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版权声明】来源:135养猪技术。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