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猪生长后期的精准营养调控与饲喂管理
(1.乐至县童家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资阳 641599;2.乐至县金顺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资阳 641599;3.乐至县石湍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资阳 641599;4.简阳市宏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41400;5.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资阳 641500)
随着我国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养殖效益与猪肉品质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育肥猪生长后期是猪只生长速度最快、饲料投入最多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营养调控与饲喂管理直接影响生猪出栏体重、料重比以及肉质。传统养殖模式下,采用“一刀切”的营养供给和饲喂方式,容易导致饲料营养与猪只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饲料浪费,养殖成本增加,同时也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因此,研究育肥猪生长后期的精准营养调控与饲喂管理技术,对于提高养猪生产效率、保障猪肉质量安全、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育肥猪生长后期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
1.1 生理特点
1.1.1 生长速度变化
育肥猪生长后期处于快速生长阶段,体重增长迅速,一般而言,在60~90 kg阶段,日增重可达800~900 g,而90~120 kg阶段,日增重略有下降,维持在700~800 g左右,这一阶段猪只肌肉和脂肪的沉积加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发生相应变化。
1.1.2 消化系统发育完善
生长后期育肥猪消化系统已发育成熟,胃肠容积增大,消化酶活性增强,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显著提高,但猪只对饲料品质和营养平衡性更为敏感,不合理的营养供给易引发消化功能紊乱,影响生长性能。
1.1.3 脂肪沉积加速
该阶段猪只脂肪代谢活跃,脂肪沉积速度加快,脂肪占体重的比例不断上升,脂肪过度沉积不仅会降低饲料转化率,还会影响猪肉品质,导致肉质变劣,因此需要通过精准营养调控,合理控制脂肪沉积。
1.2 营养需求
1.2.1 蛋白质需求
蛋白质是猪只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对肌肉生长和组织修复至关重要,在生长后期,随着猪只生长速度变缓,蛋白质需求相对降低,一般来说,60~90 kg阶段,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可控制在 16%~17%;90~120 kg阶段,粗蛋白含量可调整为14%~15%,同时,要注重氨基酸的平衡,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供给,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1.2.2 能量需求
能量是维持猪只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的基础,育肥猪生长后期对能量需求较高,但过高的能量水平会导致脂肪过度沉积。通常,饲料中代谢能水平在60~90 kg阶段保持在3.2~3.3 Mcal/kg,90~120 kg阶段维持在3.1~3.2 Mcal/kg较为适宜,合理的能量蛋白比对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猪肉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1.2.3 矿物质与维生素需求
矿物质和维生素虽然在猪只体内含量较少,但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钙、磷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在生长后期需保证充足供应,且钙磷比例应保持在1.2~1.5:1,此外,维生素A、D、E等对猪只免疫力、生殖性能和肉质改善有重要作用,需根据猪只生长阶段进行精准添加。
2
育肥猪生长后期精准营养调控策略
2.1 饲料配方精准设计
2.1.1 分阶段调整配方
依据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将生长后期细分为60~90 kg和90~120 kg两个阶段,分别设计饲料配方,在60~90 kg阶段,注重蛋白质和能量的合理供给,促进肌肉生长;90~120 kg阶段,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控制脂肪沉积速度。
2.1.2 利用氨基酸平衡技术
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实现氨基酸的精准平衡,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同时保证猪只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如在低蛋白饲料中添加赖氨酸、蛋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可在不影响猪只生长性能的前提下,减少蛋白质浪费,降低养殖成本。
2.1.3 优化非常规饲料利用
合理利用麸皮、米糠、酒糟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在保证饲料营养平衡的基础上,降低饲料成本,但需注意非常规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特性,严格控制添加比例,避免影响猪只采食量和生长性能。
2.2 功能性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1)酶制剂:在饲料中添加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酶制剂,可提高饲料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纤维素的消化利用率,改善猪只肠道健康,减少腹泻发生率,特别是对于含有较多非常规饲料的日粮,酶制剂的使用效果更为显著。
(2)益生菌:益生菌能够调节猪只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增强肠道免疫力,在育肥猪生长后期添加益生菌,可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猪肉品质,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3)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可减少猪只体内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缓解应激反应,同时对改善猪肉色泽和货架期具有积极作用,在夏季高温或运输等应激情况下,抗氧化剂的添加尤为重要。
3
育肥猪生长后期饲喂管理优化措施
3.1 饲喂方式优化
(1)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结合:在60~90 kg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方式,满足猪只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90~120 kg阶段,适当进行限量饲喂,控制脂肪沉积速度,提高瘦肉率。限量饲喂时,可根据猪只体重和生长情况,将日采食量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85%~90%。
(2)湿拌料饲喂:与干料相比,湿拌料具有适口性好、采食量高、饲料浪费少等优点,将饲料与水按1:1~1.5的比例混合制成湿拌料饲喂,可提高育肥猪的消化率和生长性能,但需注意饲料的新鲜度,防止发霉变质。
3.2 饲喂频率调整
生长后期育肥猪胃肠容积较大,消化能力强,可适当减少饲喂次数,一般每d饲喂2~3次即可,饲喂时间应相对固定,保证猪只形成良好的采食习惯,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同时,每次饲喂量要均匀,避免猪只因抢食导致个体生长差异过大。
3.3 饮水管理
充足、清洁的饮水是保证育肥猪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饮水不足会影响猪只采食量和消化功能,降低生长速度。夏季高温时,猪只饮水量大幅增加,需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水,并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维生素等抗应激物质,缓解热应激对猪只生长的影响。
3.4 环境调控
(1)温度控制:育肥猪生长后期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2℃,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猪只的能量消耗,影响生长性能,夏季可通过安装水帘、风扇等设备降温;冬季则需做好猪舍保温工作,如封闭门窗、铺设垫料等。
(2)湿度调节:猪舍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为宜,湿度过高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引发疾病;湿度过低则会导致猪只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免疫力,可通过通风、除湿等措施调节猪舍湿度。
(3)通风管理:良好的通风可排除猪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风险,合理设计猪舍通风系统,根据季节和猪只数量调整通风量和通风时间,确保猪舍空气质量良好。
4
精准营养调控与饲喂管理的实施保障
4.1 加强养殖人员培训
养殖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精准营养调控与饲喂管理技术的实施效果,定期组织养殖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习育肥猪营养需求知识、饲料配方设计方法、智能饲喂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内容,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能够准确落实。
4.2 引入智能化养殖设备
智能化饲喂系统、环境监测设备等的应用,能够实现饲料精准投喂、环境实时监测与调控,如自动饲喂系统可根据猪只体重、生长阶段等信息,精确控制饲料投喂量;环境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猪舍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并自动调节环境参数,为育肥猪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4.3 建立科学的养殖档案
详细记录育肥猪的品种、体重、采食量、生长速度、疾病发生情况等信息,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通过对养殖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营养调控和饲喂管理方案,实现养殖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5
结语
育肥猪生长后期的精准营养调控与饲喂管理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和猪肉品质的关键环节,在未来的养殖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完善精准营养调控与饲喂管理技术,推动我国养猪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