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天,全国多地持续高温,蛋鸡养殖场迎来一年一度的“烤验”。行业数据显示,当鸡舍温度超过30℃时,蛋鸡产蛋率平均下降8%-15%,蛋壳破损率上升至10%以上部分养殖场甚至因热应激出现蛋鸡零星死亡。如何在高温环境下稳住产蛋性能?业内实践表明,从环境调控、营养优化、饲喂管理三个维度精准施策,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影响。

环境调控:不止于“降温”,更要“控湿+通风”

多数养殖户知道高温需降温,但常忽略“高湿”的叠加危害——当温度32℃、湿度超过70%时,蛋鸡体感温度可达35℃以上,热应激反应会加剧。科学的做法是“降温+排湿”双管齐下:采用“湿帘+纵向通风”系统时,需在湿帘后加装挡水板,避免水汽直接进入鸡舍导致湿度飙升;每天上午10点前关闭湿帘,仅开启风机通风,利用空气流动带走舍内潮气;若舍内湿度持续高于65%,可在地面铺设生石灰吸湿,同时缩短清粪周期至1天1次,减少粪便发酵产生的热量和氨气。

营养优化:针对性补充,抵消“采食不足”影响

高温下蛋鸡采食量会减少10%-20%,直接导致蛋白质、钙等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此时需调整饲料配方:将蛋白质含量从16%-17%提高至17%-18%,并选用易消化的豆粕、鱼粉作为蛋白源;钙的添加需“分时供应”——基础饲料中钙含量保持3.6%,同时在下午3点后单独投放贝壳粉(每100只鸡每天500克),利用蛋鸡夜间形成蛋壳的生理规律补充钙质;饮水中可添加0.1%的维生素C和0.2%的氯化钾,缓解热应激导致的电解质流失。

饲喂管理:避开高温时段,提升采食效率

蛋鸡在高温时段(12-16点)食欲最差,可调整饲喂时间:早晨6点前、傍晚6点后各投喂1次,占全天饲喂量的70%,正午仅补充少量青绿饲料(如苦荬菜)刺激食欲;饲喂时搭配“湿拌料”(饲料与水比例1:0.8),提升适口性,同时避免饲料在高温下霉变——每次投喂量以30分钟内吃完为宜,剩余饲料及时清理。

河南驻马店某蛋鸡场采用这套方案后,在35℃高温天气下,产蛋率稳定在88%(往年同期仅75%),蛋壳破损率控制在3%以内。业内专家提醒,夏季蛋鸡管理的核心是“减少应激”,避免频繁更换饲料、突然调整光照等操作,同时每日观察鸡群粪便、精神状态,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守住产蛋“基本盘”。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