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之一,表现为繁殖障碍(母猪流产)、呼吸道症状(保育猪肺炎)和免疫抑制。以下是基于最新研究的综合防控方案:

一、蓝耳病防控核心原则

三步走策略:

1. 稳定群体(减少病毒循环)

2. 建立免疫平衡(合理疫苗使用)

3. 生物安全巩固(阻断传播)

二、分阶段防控措施

1. 后备母猪驯化

隔离期:引种后至少隔离8

驯化方法:

血清驯化:用本场阳性血清(PCR检测Ct值>302ml/头,间隔142

疫苗驯化:使用与场区毒株匹配的疫苗(如MLV弱毒苗)

2. 生产母猪群管理

免疫程序:

疫苗类型          免疫时间                                 备注                      

灭活苗          普免3-4/                         适合阳性稳定场            

弱毒苗(MLV   跟胎免疫:产前40+产后14         高流行场使用              

关键期保健:

7天至断奶:饲料添加

替米考星(400ppm+ 黄芪多糖(200g/t

维生素E300IU/kg+ 硒酵母(0.3ppm

3. 仔猪免疫方案

阳性不稳定场:

1日龄喷鼻免疫(MLV苗,如VR2332株)

14日龄肌注(1头份/头)

阳性稳定场:

断奶前(21日龄)免疫1

三、药物预防方案

1. 脉冲式给药(适用于病毒活跃期)

方案一:

20%替米考星(400ppm+ 扶正解毒散(1kg/t

连用7天,停7天,再用7

方案二(交替使用):

泰万菌素(50ppm+ 板蓝根提取物(500g/t

2. 继发感染控制

混合感染病原      推荐方案                        

支原体            泰妙菌素(100ppm+ 多西环素(200ppm

链球菌            头孢噻呋钠(5mg/kg+ 阿莫西林(300ppm

四、生物安全关键点

1. 人员管理

进场隔离48小时

严格执行洗澡更衣制度

2. 车辆管理

运猪车三级洗消(清洗→消毒→烘干)

使用戊二醛(1:200)交叉消毒

3. 物品消毒

饲料袋表面消毒(过硫酸氢钾1:200

精液需PCR检测(Ct值>35方可使用)

五、监测与评估

1. 实验室监测频率

母猪群:每月ELISA检测10%样本

保育猪:每周PCR检测口腔液(5/栋)

2. 判断标准

稳定场:

ELISA阳性率<15%

PCR检出率<5%

变异系数(S/PCV)<30%

3. 预警指标

流产率突然>5%

保育猪死淘率>8%

平均日增重下降15%以上

六、蓝耳病爆发应急处置

1. 紧急方案

全场母猪一次性同步免疫(MLV苗)

饲料添加:

替米考星(400ppm+ 卡巴匹林钙(200ppm

连用14

2. 区域封锁

发病栋舍专人管理

工具专用,粪污单独处理

3. 淘汰策略

连续2PCR阳性(Ct值<25)母猪立即淘汰

关键提示:

1. 禁止在妊娠前期(0-30天)接种弱毒苗

2. 蓝耳苗免疫后21天内禁用抗生素(影响免疫应答)

3. 引种前必须进行PRRSV ORF5基因测序(相似度>90%方可混群)

通过该方案实施,可使:

母猪流产率控制在<3%

保育猪死亡率降至<5%

育肥期日增重提高8-12%

建议每半年进行1次全群评估,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方案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