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原体可引发多种继发问题,包括流产、弱仔、死产、木乃伊胎、胚胎死亡及不孕。因猪窝产仔数较大,木乃伊胎现象较其他物种更常见。







关联症状:返情率上升、胚胎死亡率升高、分娩率下降、窝产仔数减少
高峰期:配种或胚胎着床期间
机制:季节性孕酮水平降低为主因,高温为协同因素

玉米赤霉烯酮(ZEA):干扰受孕与着床,致不孕及胚胎死亡(罕见直接流产)
伏马菌素:引发急性肺水肿,康复母猪常于2-3天后流产
毒性物质:甲酚喷雾剂(疥螨/虱控制)、双香豆素、硝酸盐。
营养缺乏:
维生素A缺乏,致先天性畸形及潜在流产;
核黄素缺乏:诱发早期早产(14-16天);
钙/铁/锰/碘缺乏:关联死产与弱仔。



流行病学:美国商品猪罕见(因控制计划),但野猪群体存在,为人畜共患病源
传播途径:经口为主,性传播亦常见
病变特征:胎盘脓性渗出("脓胎"),胎儿自溶但无特异性病变
诊断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血清初筛 + 胎盘/胎儿组织病原分离
防控措施:检测扑杀(无有效治疗)
人畜共患警示:布鲁氏菌病(波状热)具有职业暴露风险

致病特点:高毒力毒株:母体重症伴流产
中低毒力毒株:木乃伊胎、死产、弱仔、持续感染仔猪
诊断与防控:
诊断:荧光抗体染色、病毒分离、PCR
疫苗:灭活/弱毒苗(美国禁用)

地理分布: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印尼、澳大拉西亚
胎儿病变:脑积水(>80%)、皮下水肿、肝脾坏死灶
诊断方法:病毒分离 + 免疫组化,RT-PCR检测核酸
防控意义:猪为扩增宿主,疫苗接种阻断人畜传播

诊断要点:
胎儿胃内容物/组织检菌(避免严重自溶样本)
PCR替代荧光抗体(敏感性更优)
防控措施:
6月龄免疫多价菌苗
抗生素(土霉素/泰乐菌素)可实验性消除携带状态,但田间效果不稳定
人畜共患警示:钩端螺旋体病具有职业暴露风险
流产特征:妊娠后期散发流产,死产仔增多,体腔浆血性液体积聚
病理标志:心肌坏死及纤维化(PCV2抗原阳性)
诊断金标准:免疫组化 + 原位杂交(活仔初乳前血清PCV2 DNA检测)

目标群体:初产母猪(经产猪多具终身免疫)
感染时序与后果:
妊娠阶段 <30天:胚胎吸收
妊娠阶段 30-70天:黑色木乃伊胎(<10cm,心肌停跳致血红蛋白降解)
妊娠阶段 >70天:存活但持续感染

关键机制:妊娠90天后突破胎盘屏障,脐带出血(唯一肉眼病变)
诊断优化:3-5个胎儿胸腔液混合PCR(检出率最高),胸腺病毒抗原最稳定

神经侵袭路径:三叉神经→子宫神经丛→胎盘
流产三联征:
1、妊娠后期突发流产
2、死胎伴神经症状(肌肉震颤)
3、肝/扁桃体针尖状坏死灶
净化方案:基因缺失疫苗 + 野毒监测,暴发时全群扑杀(Herd Depopulation)

以下病原导致散发性流产,诊断需结合胎盘细菌培养:


【版权声明】来源:CP兽医小站。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