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非洲猪瘟在我国养猪业掀起新波澜,呈现出两大变化,给养猪人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变化一
近期,非洲猪瘟的传播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调运生猪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途径。过去,疫情多集中于固定猪场,通过扑杀病猪及相关防控措施,疫情扩散较易控制。但如今,运猪车成为了病毒的 “移动传播源”。
一辆从河南出发,途径湖北、湖南抵达广东的运猪车,只要携带病毒,沿途的服务区、饲料厂、屠宰场等都可能被污染,进而将病毒传播至多个猪场。
这种传播方式的变化,让疫情防控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病毒扩散速度远超以往,一个区域内的众多猪场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受到威胁。
变化二
与此同时,非洲猪瘟病毒本身也在发生变化,临床症状不典型现象愈发明显。以往感染猪只出现的高烧、皮肤发绀、内脏出血等典型症状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轻微食欲减退或精神萎靡等非特异性表现。
对于多数依赖传统临床诊断方式的养殖场,尤其是中小规模场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症状不典型导致误诊率大幅攀升,很多时候等到确诊时,病毒已经在猪群中悄然扩散了数日甚至数周,此时疫情往往已经突破猪场边界,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
在今年 7 月短短十天内,全球 8 个国家就报告了 66 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家猪疫情占比颇高,这种新变化已成为国际养猪业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
尽管近期新闻有报道,表示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给养猪业带来了一丝曙光,但距离疫苗真正落地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来源:保健养猪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