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猪打闹、咬斗是猪场常见问题,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导致受伤、感染甚至死亡。以下是系统化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主要原因分析
1. 环境与管理因素
密度过大:每头育肥猪面积<0.8㎡(100kg猪需1.0-1.2㎡)。
环境单调:无垫草、玩具等富设施,引发探究行为转为咬斗。
光照过强:持续强光(>100lux)导致烦躁。
2. 营养失衡
蛋白质/氨基酸不足:饲料中赖氨酸<0.8%或硫化物缺乏。
矿物质缺乏:钠、盐分不足(育肥料需0.3%-0.5%盐),或钙磷比例失衡。
3. 健康问题
寄生虫:疥螨、虱子导致皮肤瘙痒,猪频繁摩擦引发争斗。
疾病潜伏期:如链球菌感染早期表现躁动。
4.群体结构不合理
混群应激:不同来源、体重差异>10%的猪混养。
等级争斗:新组群3-5天内会确立社会等级。
二、解决方案
1. 环境优化(立即见效)
降低密度:按体重调整栏位(30kg猪≥0.5㎡/头,100kg猪≥1.0㎡/头)。
添加丰富物:
悬挂铁链、橡胶轮胎、硬质球等供啃咬。
投放秸秆捆或松木块(需定期更换)。
调整光照:改为弱光(50lux)+ 每日8小时黑暗期。
2. 营养调整(3-5天见效)
增加盐分:短期可在饲料中添加0.5%-1%食盐(限用3天)。
补充纤维:添加3%-5%麸皮或甜菜粕,增加饱腹感。
饮水检查:确保水流量≥1.5L/分钟(缺水易引发烦躁)。
3. 群体管理
避免频繁混群:同一栏猪尽量全进全出,必须混群时喷洒酒精或气味剂掩盖体味。
隔离攻击者:将频繁咬斗的猪单独饲养或淘汰。
4. 健康干预
驱虫处理:伊维菌素(0.3mg/kg体重)皮下注射,7天后重复1次。
伤口处理:被咬伤的猪用碘伏消毒,严重者注射青霉素防感染。
三、紧急处理(正在发生打斗时)
1.物理分隔:用木板临时隔开打斗猪,或向猪群泼水(避免直接喷头)。
2.转移注意力:撒喂青饲料(如苜蓿)或玉米粒分散注意。
3.镇静措施:极端情况下可注射氯丙嗪(1-2mg/kg体重)。
四、预防措施
措施 操作要点
分群标准化 按体重差异<5%、同源同批组群
环境富集 每栏悬挂2-3条铁链,每周更换新玩具
定期驱虫 育肥期至少驱虫2次(入栏+中期)
饲料配方监控 确保赖氨酸≥0.85%,盐分0.3%-0.5%
五、特殊案例处理
咬尾现象:
根本原因:常因通风不良(氨气>20ppm)或缺乏咀嚼物。
快速止咬:对咬尾猪栏喷洒苦味剂(如辣椒水)。
关键提示:若打斗持续超过1周且伴随发热、减料,需排查圆环病毒(PCV2)或伪狂犬(PRV)感染!通过综合管理,通常3-7天内可显著减少打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