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猪生产中,料槽与料线的管理虽属细枝末节,却关乎饲喂效率、成本控制及猪群健康。科学且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对提升猪场经济效益、确保猪只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料槽与料线管理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目标是确保猪只能够随时获取干净、新鲜且适量的饲料,从而提高饲料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保障猪群健康,提升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料槽设计与精准的料线调控,可以有效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占比;稳定的饲料供应与适宜的采食环境有助于增强猪只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此外,科学的管理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猪场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喂养,为现代化养猪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1,分阶段料槽选型标准
(1)保育猪阶段:此阶段猪只体型较小,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宜选用高度适中(料槽边缘距离地面约5-10厘米)、深度较浅的料槽,同时料槽的边缘应设计成圆弧形,避免猪只受伤。为防止饲料浪费,可选择带有适当隔断的料槽,每个多猪隔间宽度建议在20-25厘米左右,以保证猪只能舒适地采食且不易将饲料拱出。例如,对于30千克左右的保育猪,料槽的采食位宽度可设置为20.8厘米左右。
(2)育肥猪阶段:随着猪只体重增加,其采食量和活动范围也随之增大。料槽高度可适当增加至10-15厘米,深度也应相应加深,以确保猪只能够顺利采食。为减少猪只争抢饲料的情况,料槽的线性采食空间应不少于25-30厘米/头。在育肥前期,可选择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料槽,便于饲料流动,防止结块;育肥后期则可采用容量更大、结构更稳定的料槽,以满足猪只的生长需求。
(3)母猪阶段:母猪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料槽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定位栏中,母猪料槽应具备良好的防拱性能,可采用带有格挡装置的料槽,防止母猪因拱动而浪费饲料或导致饲料结块。料槽的长度和深度应根据母猪的体型进行设计,一般料槽边缘高度可设置为10-15厘米,宽度以母猪能够自由采食且不易将饲料撒出为宜。在妊娠期,料槽的容量应适中,以控制母猪的采食量;而在哺乳期,则需增大料槽容量,确保母猪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
| 猪群阶段 | 推荐料槽类型 | 核心优势 | 技术参数 |
| 产房母猪 | 可翻转料槽 | 减少30%清理工时 | 采食位宽≥40cm/头 |
| 保育猪(≤30kg) | 圆筒防拱料槽 | 浪费率≤3% | 拨轮下料结构+边缘倒扣 |
| 育肥猪(>30kg) | 不锈钢双面干湿料槽 | 采食量提升5% | 采食位宽=6.7×体重(kg)^0.333 |
2,料槽改造低成本方案
(1)料槽高度调整:若原料槽高度不符合要求,可通过在料槽底部添加砖块或木板等方式进行垫高,使料槽边缘达到适宜的高度。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可根据不同阶段猪只的生长需求灵活调整。
(2)加装隔断装置:对于没有隔断的料槽,可使用金属或塑料板材自制隔断,将其安装在料槽内部,将料槽分隔成多个小格间,从而增加料槽的采食位数量,减少猪只间的争抢。隔断的高度应略低于料槽边缘,以不妨碍猪只采食为宜。例如,在一个宽度为60厘米的料槽内,可安装两个高度为15厘米的隔断,将其分成三个宽度相等的采食位。
(3)改良料槽边缘:若料槽边缘过于锋利或不光滑,可使用打磨工具对其进行打磨,使其边缘变得圆润,防止猪只在采食过程中受伤。同时,也可在料槽边缘添加一层柔软的橡胶垫,既能进一步降低猪只受伤的风险,还能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减少饲料撒落。
(4)自制防拱装置:针对猪只拱动饲料导致浪费的问题,可在料槽上方设置防拱装置。例如,使用轻质的塑料网或金属网格制作成拱形罩,将其固定在料槽上方,使猪只无法将头部伸入料槽过深,从而减少拱动饲料的机会。防拱装置的高度应以猪只能够正常采食且不感到压抑为宜,一般距离料槽表面约5-10厘米左右。
不同体重猪的估计肩宽和所需料槽间隔宽度
| 猪重(公斤) | 肩宽(厘米) | 料槽间隔宽度(厘米) |
| 20 | 18 | 19 |
| 40 | 22 | 24 |
| 60 | 25 | 27 |
| 80 | 28 | 30 |
| 100 | 30 | 32 |
| 125 | 32 | 35 |
| 135 | 33 | 36 |
| 145 | 34 | 38 |
3,料槽标准化操作流程(核心:每日“五查法”)
(1)初始设置
- 漏料管高度:距料槽底150mm(确保安全不漏料)
- 下料口调节:开至饲料直径大小缝隙
- 加固措施:固定调节板防松动
(2)饲喂前检查--观察猪群行为:
- 猪挤撞料槽 → 料不足(需增大下料口1-2mm)
- 猪拒食 → 料变质(立即清理换料)
(3)饲料质量检验
- 手掏槽底:抓饲料查结块、霉变、粉尘
- 异常处理:发现异物/潮湿饲料 → 上报主管
(4)料槽均匀性调节
- 摊平饲料:使下料均匀覆盖槽底
- 覆盖率标准:50%±10%(不足则微调下料口)
(5)残料清理规范
- 清掏霉变料:硬毛刷清理死角(重点:四角及挡板缝隙)
- 撒落饲料处理:
| 类型 | 处理方式 |
| 未污染 | 放回料槽 |
| 受潮/霉变 | 废弃处理 |
4,维护保养规范(核心:预防性管理)
(1)周度关键操作
- 空槽清理:每周关闭漏料管1次 → 彻底清槽查霉变
- 料车清洗:高压水枪冲洗 → 消毒晾干
(2)料塔管理
- 空塔策略:换料前清空料塔 → 防交叉污染
- 清洗标准:空栏后高压冲洗(寒冷季节除外)
(3)设备调节规则
- 下料口调整:仅饲料种类变化时重调(日常勿动)
- 漏料管高度:根据猪体型调整(小猪↑/大猪↓)
5,关键控制点(核心:防浪费与卫生)
(1)饲料切换管理
- 过渡操作:提漏料管高度 → 延长旧料使用时间
- 空管要求:转群前清空料管 → 防残料污染
(2)防堵塞措施
- 挡板缝隙清理:手指/专用钩清除堵塞物
- 调节逻辑:
料过多--> 缩小缝隙1-2mm
料不足--> 增大缝隙1-2mm
(3)卫生红线
- 霉变率:0%(每日手掏检查)
- 污染源控制:料塔密封防鸟鼠 → 输料管无泄漏
操作口诀:
“五查防浪费:一查行为二查料,三摊四掏五清槽;周清月检保运转,霉变归零是目标”

1,料线布局核心参数
(1)高度与坡度:料线的高度应根据猪舍的结构和猪只的体型进行合理设计,一般料线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以1.5-2米为宜,确保料车能够顺利通过且方便喂料操作。同时,料线应具有适当的坡度,通常建议坡度为1%-2%,以便于饲料在料线内的流动,防止饲料在管道内堆积或结块。
(2)管道直径与长度:管道直径的选择应根据猪场的养殖规模和饲料流量需求来确定。一般来说,小型猪场可选用直径为10-15厘米的管道,而大型猪场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径更大的管道。料线的长度应尽量缩短,以减少饲料在输送过程中的阻力和营养损失,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料线系统的建设成本。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猪舍的布局,合理规划料线的走向,使料线能够覆盖到每一个猪栏,且尽量避免料线的迂回和交叉。
(3)落料点设置:落料点的位置应准确对应料槽的进料口,确保饲料能够顺利、均匀地落入料槽内。在每个落料点处,可安装可调节的落料装置,如落料口大小调节阀和落料管导向装置,以便根据猪只的采食量和饲料的流速进行精确调整。同时,落料点周围应保持清洁,防止饲料残留和杂物堆积,避免对饲料造成污染。
(4)料线间距:合理的料线间距应能够满足猪只的采食需求和活动空间。一般来说,料线间距可设置为30-50厘米,这样既能保证猪只能够自由地到达料槽采食,又不会因为间距过大而浪费猪舍空间。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考虑到料槽的尺寸和猪只的体型,使料线间距与料槽布局相匹配,提高猪舍空间的利用率。
2,日常运维 “五查法”
(1)查下料速率:定期检查料线的下料速率是否符合要求。可在料槽内放置一个已知重量的容器,记录在一定时间内容器内接收到的饲料量,从而计算出实际下料速率。然后将其与设定值或经验值进行对比,若发现偏差较大,应及时调整下料装置,如调节下料口的开度或更换磨损的下料部件。一般情况下,育肥猪的下料速率可控制在每分钟1-2千克左右,保育猪则可适当降低至每分钟0.5-1千克。
(2)查电机负载:观察料线电机的运行状态,通过电流表或功率表监测电机的负载情况。若电机负载过大,可能是由于料线堵塞、饲料结块或电机本身故障等原因导致。此时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正常情况下,电机的负载电流应在其额定范围内,如一台功率为1.5千瓦的电机,其额定电流约为3安培左右,若实际电流超过3.5安培,则表明电机负载过重。
(3)查管道密封:定期检查料线管道的密封性,查看管道连接处、阀门和接头等部位是否有漏气或漏料的现象。可通过目视检查或使用听诊器等工具进行检测,若发现有漏气或漏料的声音,应及时修复或更换密封件。良好的管道密封性是确保饲料正常输送和防止饲料浪费的关键环节。
(4)查传感器灵敏度:采用酒精擦拭校准。使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传感器表面,去除污垢和杂质,然后按照传感器的校准说明书进行校准操作。一般可使用标准砝码或校准仪器对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定期校准传感器灵敏度是保证料线系统自动控制准确性的基础,在日常运维中建议每月校准一次。
(5)查链条松紧度:下垂度≤2cm。停机后,在链条中间位置施加适当的力,测量链条的下垂度。若下垂度超过2厘米,则需调整链条的张紧装置,如拧紧张紧螺栓或增加张紧轮等,使链条张紧至合适程度。链条松紧度合适不仅能够保证料线的正常运行,还能延长链条的使用寿命。
| 检查项 | 操作标准 | 频次 |
| 查下料速率 | 下一节>上一节流量 | 每日 |
| 查电机负载 | 电流值≤额定值80% | 每周 |
| 查管道密封 | 无饲料泄漏/结块 | 每日 |
| 查传感器灵敏度 | 酒精擦拭校准 | 每周 |
| 查链条松紧度 | 下垂度≤2cm | 每月 |

1,料槽管理 “五五法则”
(1)覆盖率:指料槽内饲料覆盖面积与料槽底部面积的比例,应控制在50%-70%。当覆盖率低于50%时,可能无法满足猪只采食需求,导致猪只争抢饲料;而高于70%则易造成饲料浪费和结块。例如,在一个面积为0.6平方米的料槽内,饲料覆盖面积应保持在0.3-0.42平方米之间。
(2)掏底部:每天至少一次清理料槽底部的残留饲料、粪便和杂物,防止饲料霉变和污染。清理时,可使用专门的料槽刷或铲子,将料槽内的污物彻底清除,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清理频率可适当增加至2-3次/天。
(3)观行为:在喂料后的一段时间内,观察猪只的采食行为。若发现猪只在料槽旁徘徊、争抢或频繁拱动,可能是饲料量不足或分布不均;若猪只对饲料不屑一顾或采食缓慢,可能是饲料质量有问题或料槽环境不适。根据猪只行为及时调整饲料投放量和料槽设置。
(4)清死角:定期清理料槽的死角和边缘部位,这些地方容易积累饲料残渣和污垢,成为霉菌滋生的温床。可使用软毛刷或高压水枪进行清洗,确保料槽内部无污物残留。一般建议每周对料槽死角进行一次彻底清理。
(5)周清零: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料槽的全面清空和清洗,将料槽内的饲料全部用完或移出,然后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毒。这有助于彻底消除料槽内的潜在病原和污染物,为猪只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采食环境。
2,防霉变四要素
(1)湿拌料餐后 1 小时内清理:湿拌料由于含水量较高,容易酸败变质。要求饲养员在喂食湿拌料后1小时内,对剩余的湿拌料进行清理。可使用专门的刮板或铲子,将料槽内未被猪只采食的湿拌料清除,并放入饲料垃圾桶或指定地点进行处理,防止其污染其他饲料或造成环境卫生问题。
(2)料槽上方加遮阳板(降槽温 3-5℃):在夏季高温季节,料槽上方加装遮阳板可有效降低料槽内的温度3-5℃。遮阳板应选用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如聚乙烯板或遮阳网等。安装时,遮阳板与料槽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证空气流通,进一步降低料槽内的温度。
(3)饮水中添加 0.1%柠檬酸(抑菌):在猪只的饮水中添加0.1%的柠檬酸,可有效抑制水中的细菌滋生,防止病原菌通过饮水传播。柠檬酸的添加方式可通过饮水系统中的投药器或直接加入饮水槽中。定期监测饮水的pH值和菌落总数,确保饮水卫生。同时,柠檬酸还能改善饮水的口感,促进猪只饮水,提高其采食量和健康水平。
(4)换料前 24 小时空转清管(防残料污染):在更换饲料品种或批次前24小时,应启动料线系统进行空转,将料线管道内的残留饲料清理干净。空转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料线的转速,使残留饲料能够顺利排出。排出的残料应集中收集处理,防止其污染新的饲料或造成浪费。空转清管操作可有效避免不同饲料之间的交叉污染,确保猪只摄入的饲料质量稳定。

1,夏季防暑方案
(1)料槽降温措施:在夏季高温季节,除了在料槽上方加装遮阳板外,还可在料槽内放置冰块或使用循环冷水系统,降低饲料温度。例如,对于大型料槽,可在料槽底部安装循环水管,冷水不断循环带走热量,使饲料保持较低温度,提高适口性,增加猪只采食量。
(2)调整饲喂时间:尽量选择在一天中温度较低的早晨和晚上进行喂料,减少猪只在高温时段采食。同时,可在夜间适当增加喂料次数,保证猪只有充足的饲料供应。夏季饲喂时间可调整为早上5-6点、晚上7-8点各喂一次,夜间12点左右加喂一次。
(3)提供清凉饮水:保证猪只随时能够饮用到清凉、卫生的水。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质或多维,增强猪只的抗热应激能力。例如,每吨饮水中添加50-100克的电解多维,有助于猪只补充因高温而流失的营养物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冬季防冻措施
(1)料线保温:对料线系统进行保温处理,可在料线管道外包裹保温材料,如岩棉或聚氨酯泡沫等。在特别寒冷的地区,可在保温层外加装加热电缆,保持饲料在输送过程中的温度,防止饲料冻结。一般可将料线内的饲料温度维持在5℃以上,确保饲料的流动性。
(2)料槽加热设计:在料槽底部安装加热装置,如电热板或热水循环系统。加热装置可通过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当料槽内饲料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自动启动,保持饲料的松软状态,便于猪只采食。同时,要注意加热装置的安全性,防止猪只触电或烫伤。
(3)调整饲料配方:冬季猪只对能量需求增加,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油脂、糖类等高能量成分的比例,提高饲料的能量密度。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营养平衡,保证猪只能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增强其抗寒能力。

1,高频故障处理
(1)下料不畅:可能由饲料结块、管道堵塞或下料口被异物卡住引起。先停机,然后敲击堵塞部位或使用高压空气吹扫管道,清除结块饲料和异物。若为下料口故障,可拆卸下料口进行清理和维修。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料线系统内的其他部件不受损坏。
(2)电机过热:可能是由于电机负载过大、散热不良或电机本身故障导致。立即停机,检查电机负载情况,若有超载现象,按照上述查电机负载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检查电机散热风扇是否正常运转,清理电机周围的灰尘和杂物,改善散热条件。若电机故障无法自行排除,应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或更换。
(3)传感器故障:当传感器出现故障时,料线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将受到影响。根据故障提示或现象,确定故障传感器的位置,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测量其输出信号是否正常。若传感器损坏,应及时更换相同型号的传感器,并重新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 故障类型 | 处理步骤 | 预防措施 |
| 电机停转 | 直连电源测试→查过载保护器 | 每月查散热系统 |
| 回料增多 | 更换断裂链扣+清转角积料 | 每50m加清料器 |
| 传感器失灵 | 酒精擦拭→校准灵敏度 | 防尘罩安装 |
2,关键部件维保清单
(1)料线电机: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电机的外观、接线盒、轴承等部位。清理电机表面的灰尘和油污,检查接线是否牢固,若有松动及时紧固。向电机轴承添加适量的润滑脂,一般每台电机每次加注10-15克左右。每年对电机进行一次内部清洁和绝缘检测,确保电机的绝缘性能良好。
(2)下料阀门:每周检查一次下料阀门的开闭灵活性和密封性。清理阀门表面的饲料残渣和污垢,检查阀杆和阀芯是否有磨损或变形。如有损坏,及时更换相应的部件。定期对阀门的转动部位添加润滑油,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
(3)链条与链轮:每天观察链条的运行情况,检查链条是否有跳齿、卡链等现象。每周对链条和链轮进行一次清洁和润滑,使用专用的链条清洁剂去除链条上的油污和杂质,然后涂抹适量的润滑油。每月测量链条的磨损程度,若链条伸长量超过原长度的3%,则需更换链条。
(4)传感器:定期清理传感器表面的灰尘和杂物,保持其清洁。每月进行一次传感器的精度校准,使用标准砝码或校准仪器,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若发现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及时更换传感器。

1. 核心指标监测表
| 项目 | 单位 | 标准值 | 重要性 |
| 饲料转化率 | 千克/千克 | ≤2.8 | ★★★★☆ |
| 采食量均匀度 | % | ≥95 | ★★★★☆ |
| 饲料浪费率 | % | ≤3 | ★★★☆☆ |
| 猪只健康指数 | - | ≥0.9 | ★★★★☆ |
| 料线故障率 | 次/月 | ≤2 | ★★★☆☆ |
2,改进方向
(1)优化料槽设计:根据猪只的实际采食行为和生长需求,进一步优化料槽的形状、尺寸和结构。例如,开发带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料槽,能够根据猪只的体重和采食量自动调整料槽的高度和饲料供应量。
(2)提升料线智能化水平: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料线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控。例如,安装智能摄像头和数据采集器,实时监测猪只的采食行为和料线的运行状态,通过手机APP或电脑软件进行远程操作和管理。
(3)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猪场工作人员参加料槽料线管理培训课程,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料槽料线的维护和改进工作。

【某 600 头母猪场改造实例】
1,改造背景
该母猪场原有料槽为普通长条型水泥落地料槽,存在诸多问题:料槽深度较浅,猪只采食时易将饲料拱出,浪费严重;料槽边缘无防拱设计,饲料易被猪只拱到外面;料槽间距不合理,导致猪只争抢饲料,影响采食均匀度;且料槽不易清洁,残留饲料易霉变,增加猪只患病风险。
2,改造措施
(1)料槽更换:将原有水泥料槽更换为新型不锈钢料槽,料槽深度增加至适宜高度,同时在料槽边缘设计防拱唇,有效防止饲料被拱出。新料槽还带有可调节的下料装置,可根据猪只生长阶段和采食量灵活调整下料速度和量。
(2)料槽布局优化:重新规划料槽间距,根据猪只体型和采食需求,将料槽间距调整至合理范围,确保每头猪都有足够的采食空间,减少争抢现象。同时,在料槽上方安装了遮阳板和喷淋装置,夏季可降低料槽温度3-5℃,提高饲料适口性。
(3)料线系统升级:对料线系统进行全面升级,采用新型的管链式送料系统,密封性能更好,饲料输送更稳定。新增了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下料,提高喂料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在料线关键部位安装了多个高清摄像头,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查看料线运行情况。
3,改造效果
(1)饲料浪费减少:改造后,饲料浪费率从原来的15%左右降低至3%以下,按年使用饲料量计算,每年可节省饲料成本近15万元。
(2)猪只健康改善:料槽清洁卫生条件显著提升,猪只采食到霉变饲料的情况大幅减少,猪群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猪只发病率下降了约40%,死亡率也有所降低,有效减少了因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
(3)生产效率提升:智能化料线系统使喂料更加精准及时,猪只采食量更加稳定均匀,生长速度加快。母猪年产仔数提高了约5%,育肥猪日增重提高了约10%,提前出栏时间约7-10天,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总结
科学管理料槽料线对提升饲料效率、保障猪只健康、控制养殖成本、提高猪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合理选择、安装与调整料槽,精心管理料线,可优化饲喂流程,减少浪费,降低疾病风险,保障猪只生长,增强猪场竞争力。
(二)展望
随着养猪行业的发展,料槽料线管理将有新趋势。智能化料槽可实时监测饲料量、猪只采食行为,自动调节下料,实现精准饲喂。环保型料槽则采用新型材料,减少环境影响,提升猪场生态友好性。未来,料槽料线管理会更精细、科学,推动养猪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来源:知岩片语512。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