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模化养猪过程中,猪场的规划设计犹如大厦之基石,对猪群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采光与保暖作为其中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猪只的舒适度、免疫力以及饲料转化率。合理的采光能促进猪体维生素D合成,增强骨骼发育;良好的保暖则能减少猪群因寒冷应激引发的疾病,降低能耗。本文将深入剖析猪场采光与保暖的设计要点,并针对常见设计误区提供解决方案。

一、科学构建猪舍,夯实采光保暖基础

(一)优化屋顶与墙体设计,提升隔热保温性能

猪舍屋顶的隔热保温性能至关重要。选用导热系数低的材料,如聚氨酯泡沫板、挤塑聚苯乙烯板等,厚度不低于10厘米,能有效阻挡夏季太阳辐射热传入和冬季热量散失。以空心砖替代普通红砖砌墙,热阻值可提高41%;采用加气混凝土块,热阻值更可提升6倍之多。同时,适当增加墙体厚度,如在北方寒冷地区,外墙厚度可增至37厘米甚至更厚,进一步增强保温效果。

(二)精准确定圈舍朝向,最大化采光优势

圈舍朝向首选东西走向、背北向南,这一布局能使猪舍在冬季最大限度接收阳光,提升舍内温度;夏季又可减少西晒,降低室内闷热感。从采光角度分析,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南向窗户可设计得更大,让阳光充分洒入;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利用遮阳设施(如遮阳网、百叶窗)阻挡部分强光,避免猪只中暑。经实践验证,南北朝向的猪舍相较于东西朝向,冷负荷更小,耗热量指标约减少5% ,更利于维持舍内适宜温度。

(三)完善防疫卫生设施,保障猪群健康环境

防疫卫生是猪场稳定运行的关键防线。场门口和生产区门口设置消毒池必不可少,其宽度与门口等同,长度不少于出入车轮周长的1.5倍,深度保持在15 - 20厘米,确保车辆轮胎全方位消毒。规模化猪场在生产区入口处,还应配备专用更衣室、紫外线消毒间。人员进入生产区前,需更换工作服、鞋套,并接受紫外线照射消毒,防止病菌携带入场。此外,猪舍内部地面和墙壁应定期消毒,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按规定浓度和频次操作,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

(四)合理规划饲养密度,均衡舍内温湿度

饲养密度直接关系到猪舍内的温湿度、空气质量以及猪只的生长发育。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适宜饲养密度各异。例如,保育猪每头占地0.3 - 0.4平方米,育肥猪每头1.0 - 1.2平方米。密度过高,猪只散热集中,夏季易造成舍内高温高湿,引发呼吸道疾病;冬季虽能提高舍温,但空气污浊,也不利于猪群健康。密度过低,则浪费空间和资源,且冬季保暖难度增加。合理规划饲养密度,能使猪舍内温湿度保持相对稳定,为猪只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规避设计误区,解锁猪场高效运营密码

(一)科学规划猪场,杜绝盲目建设

猪场建设前期,需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选址时综合考量交通便利性、防疫安全性、水源水质、电力供应稳定性以及粪污处理可行性等因素。理想的猪场应距离居民区和交通主干道1公里以上,远离屠宰场、养殖场等疫病高发区;确保有充足、清洁的水源,电力供应稳定,满足养殖设备运行需求。同时,提前规划好粪污处理区域,配套建设沼气池、污水处理池、堆肥车间等设施,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二)推行全进全出模式,强化疫病防控

全进全出模式是防控猪群疫病的有效手段。在猪场规划设计时,应将猪舍划分为多个独立单元,每个单元可独立进行猪群的转入和转出。一批猪转出后,对整个单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空栏,再转入新的猪群,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相反,若无法实现全进全出,如粪污沟整栋相通,仅能进行带猪消毒或部分圈栏消毒,难以彻底清除病原,极易造成疫病在猪群间交叉感染,增加疫病防控难度和成本。

(三)改良粪污处理工艺,践行绿色养殖

传统的水冲粪、水泡粪工艺弊端明显,不仅大量浪费水资源,还会产生高浓度有机废水,给后续处理带来极大挑战,造成环境污染。应积极推广干清粪工艺,及时清理猪只粪便,减少污水产生量。同时,采用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如厌氧发酵、好氧处理、生物堆肥等,将粪污转化为沼气、有机肥等资源,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推动猪场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重视环境控制,营造舒适养殖空间

猪舍环境控制是保障猪只健康生长的关键。通风与降温设施设计不合理,易导致冬季进风端温度过低,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积聚,空气质量恶化;夏季又难以有效降温,造成猪只热应激。因此,猪舍应安装可调节的通风设备,如负压风机、水帘、通风天窗等。冬季通过调节进风口大小和通风时间,实现通风与保温的平衡;夏季开启水帘和风机,利用水蒸发吸热原理,降低舍内温度。此外,配备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实时掌握舍内环境参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为猪只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五)确保配套资源协同,助力猪场稳健运营

猪场运营涉及设备、种猪、饲料、人员、资金等多方面资源,任何一环不匹配都可能影响正常生产。引种时应根据猪场定位和市场需求,选择优质、健康、适应性强的种猪品种,并做好检疫和隔离观察。饲料营养应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配比,满足其营养需求。配备齐全且性能良好的养殖设备,如温控设备、饲喂设备、饮水设备、清粪设备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明确人员职责,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合理规划资金,确保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于购买饲料、药品、设备维修等日常运营,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生产中断。

猪场的采光与保暖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猪舍建筑的各个细节入手,同时避免常见的规划设计误区。只有这样,才能为猪群打造一个温暖、明亮、健康的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