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雨季已经到来,按照前几年疫病流行规律,雨季是非洲猪瘟易发期、高发期。
高湿度环境更有利于非洲猪瘟病毒在土壤、污水、有机物(如饲料残渣、粪便)中存活和传播,猪场一旦防护不当,被混合着非洲猪瘟病毒的地表水渗透或倒灌,那将会带来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雨季是猪场与病毒之间一场无声却关键的战役。
雨季来袭,非瘟防控为何“压力山大”?
1 病毒生存力“增强”
湿润环境有利于病毒在土壤、污水、有机物中存活更久,雨水冲刷更易扩大污染范围。
2 传播媒介“活跃”
车辆、人员鞋底极易携带被污染的泥水进出场区;蚊蝇、鼠类活动频繁,成为潜在机械传播者。
3 消毒效果“打折”
雨水稀释消毒液浓度,频繁降雨使消毒剂作用浓度难以保证,消毒效果大打折扣。
4 猪群应激“易感”
湿度大、温差变化易导致猪群应激,免疫力下降,对病毒的抵抗力减弱。
5 饲料霉变“隐患”
空气潮湿,饲料储存不当易发霉变质,霉菌毒素损害猪群健康,进一步降低抵抗力。
筑牢雨季防线,这些关键措施必须到位!
一 生物安全再升级
1、严格把控,减少出入次数
人员流动:人员休假、返场尽量避开雨季,所有进场人员(包括员工返场)必须严格执行检测、隔离、淋浴、更衣程序,禁止一切非必要人员进入场区。
物资进入:雨季减少非必要物资的入场,若需进场则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或熏蒸处理,精液和饲料等生产物资尽量避开下雨时进场。
车辆管控:饲料车、运猪车必须经过彻底冲洗、消毒并充分静置,司机严禁下车,禁止一切非必要车辆靠近场区。
2、防汛防涝,加强水源消毒
固墙体:雨季来临前,检修猪场实体墙,矮处加高防止漫水,墙体加固防止坍塌,预防外部雨水倒灌。
通沟渠:整修猪场周边防疫沟,清除杂物,加深加宽排水沟,确保沟渠畅通,严防场内积水、倒灌;并在雨季增加排污频率,避免暴雨造成粪污倒灌,污染场内环境。
保饮水:猪群饮用水使用深层地下水,雨量较大或非使用深层水的猪场应使用卫欣(二氧化氯泡腾片,1-2ppm)对猪群饮用水进行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3、科学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防失效:在猪场和栋舍入口的消毒池设立遮阳棚,防止消毒池中的消毒液被雨水稀释。
慎选择:使用农业农村部推荐的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消毒剂,如卫欣(二氧化氯泡腾片,1:2000稀释用以物资、环境消毒)、卫宝(过硫酸氢钾)、戊二醛、烧碱等。
勤消毒:把握消毒时机,在降雨间歇期或小雨时,进行环境消毒,对重点区域(场区入口、出猪台、道路、赶猪道、粪污处理区)务必增加消毒频次,并适当增加消毒剂浓度。
二 饲养管理不容失
1、保持干燥
加强猪舍通风换气,合理使用除湿设备,最大限度降低舍内湿度,及时清除粪便、尿液,保持地面、栏位干燥清洁,同时检修栋舍周围,避免雨水入舍。
2、严防霉变
饲料仓库务必保持干燥和通风良好,堆放的饲料要求离墙离地,先进先出,同时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脱美净(霉菌毒素高效清除剂,1kg/吨料),抑制霉菌生长。
3、加强巡查
饲养员每日巡栏要“看精神、看食欲、看体温”,特别关注猪群有无异常发热、精神沉郁、皮肤发绀、呕吐、腹泻或流产等非瘟疑似症状,异常死猪必送检。
三 做好保健调控
1、雨季常规保健方案
温得力(1kg/吨料)+佰Du清(2kg/吨料)+优菌源(10kg/吨料),可长期添加,适用于雨季各阶段猪群的日常保健。
2、应急保健方案
疑似非瘟疫情或已有阳性检出时,拌料添加温得力(2kg/吨料)+佰Du清(4kg/吨料)+优菌源(10kg/吨料),猪群静默不进栏,做好拔牙和检测跟进。
文末小结
雨季的非洲猪瘟防控,是一场与天时、与病毒的较量,每一次对消毒流程的坚守,每一次对排水沟的清理,每一次对异常猪只的警觉,都是在为我们的猪场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
养好猪,防非瘟,雨季更需步步为营。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科学、严谨和坚持,守护好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养殖成果,共同迎接风雨后的阳光!
【版权声明】来源:猪好多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