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这两种病毒在猪场的混合感染十分常见,因其协同作用显著加重病情,成为养猪业的重要威胁。

本文将详细分析PRRSV与PCV2混合感染的典型临床症状,结合病理机制和实际案例,帮助养猪从业者识别并应对这一复杂疾病。

生猪

01症状与病程发展

一、系统性症状

1、发热模式差异

PRRS特征:呈双相热(感染后3天达41-42℃,7天后短暂消退,10-14天再升至40.5℃)

PCV2特征:持续性低热(39.5-40.5℃维持2-3周)

混合感染表现:高热期延长至21-28天,体温波动于40.5-42℃(直肠测温),热型无规律

2、体重增长停滞

断奶仔猪:日增重降至<100 g(正常>400 g),体重差异系数(CV)超过40%(正常<15%)

育肥猪:料肉比升高至3.5:1(正常2.6:1),出栏时间延迟30-45天

3、死亡率曲线异常

单一感染:PRRS死亡率10-15%,PCV2死亡率5-8%

混合感染:急性期(感染后3-6周)死亡率达30-50%,死淘率较单一感染提高3-4倍

二、病程发展的阶段特征

1、急性期(感染后0-14天)

主要表现:高热、厌食、呼吸急促

剖检特征:间质性肺炎+淋巴结出血

2、亚急性期(15-28天)

主要表现:进行性消瘦、皮肤病变、腹泻

剖检特征:肺肝样变+胰腺纤维化

3、慢性期(>28天)

主要表现:生长停滞、反复继发感染

剖检特征:多器官纤维化+淋巴组织耗竭

生猪

02呼吸系统

一、呼吸道病变特征

1、PRRS主导损伤:

肺间质增厚(超声检测>3 mm,正常<1.5 mm)

肺泡巨噬细胞数量减少80%(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

2、PCV2协同作用:

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洋葱皮样"病变(组织病理学特征)

继发细菌性肺炎概率提高至90%(以APP、巴氏杆菌为主)

二、临床表现分级

三、特殊症状

鼻部异常:鼻镜干燥结痂(PRRS破坏鼻黏膜)+鼻腔分泌物带血(PCV2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耳部变化:PRRS导致的蓝耳现象(发绀率30%)与PCV2引发的耳部皮肤坏死(发生率15%)并存

03免疫系统

一、淋巴细胞动态变化

CD4+/CD8+比值倒置:从正常1.5-2.0降至0.3-0.5(流式细胞术检测)

B细胞耗竭:外周血CD21+细胞比例<5%(正常>15%)

二、淋巴结病变特征

PRRS影响:纵隔淋巴结肿大至直径>5 cm(正常<2 cm)

PCV2特征:腹股沟淋巴结萎缩呈"果冻样"(重量<2 g,正常>8 g)

混合感染病理:出现"巨淋巴结-小淋巴结"交替分布的棋盘格样病变

三、免疫抑制继发症

1、条件性病原激活: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率提高至85%(关节肿胀、纤维素性渗出)

链球菌性脑膜炎发生率增加40%(神经症状如转圈、角弓反张)

2、疫苗免疫失败:猪瘟抗体合格率<30%(ELISA阻断率<40%)

生猪

04繁殖系统

一、母猪繁殖障碍

妊娠后期流产:集中在妊娠90-110天(单一PRRS多在70-90天)

1、死胎特征:

PRRS相关:胎儿体表血斑(脐带出血)

PCV2相关:胎儿心肌肥大(心脏重量>25 g/100g体重)

2、弱仔率升高:出生重<0.8 kg的仔猪占比达30%(正常<5%)

二、新生仔猪症状

震颤综合征:因PCV2穿透胎盘感染中枢神经,出现节律性肌肉震颤(发生率8-12%)

先天性皮炎:PRRS致微循环障碍引发的皮肤坏死斑(多见于耳尖、尾根)哺乳困难:因混合感染抑制吮吸反射,24小时哺乳次数<8次(正常>15次)

05消化系统

一、肠道功能异常

1、腹泻特征:

黄绿色水样便(PRRS相关肠炎)

灰色糊状便(PCV2致胰腺萎缩,脂肪酶分泌不足)

2、肠壁病理:

空肠绒毛高度从500μm降至<200μm(组织切片测量)

杯状细胞数量增加300%(黏液过度分泌)

二、肝脏损伤标志

生化指标:ALT>150 U/L(正常<50),AST>300 U/L(正常<100)

肉眼病变:肝脏呈斑驳状(PRRS病毒性肝炎)与胆囊肿大(PCV2致胆汁淤积)并存

三、代谢失衡表现

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40 g/L(正常55-75),胶体渗透压降至15 mmHg(正常25-30)

电解质紊乱:血钾<3.0 mmol/L(正常3.5-5.5),导致肌肉无力与心律失常

养猪

06皮肤与运动系统

一、皮肤损伤类型

1、紫斑与坏死:

PRRS引起耳部、腹下紫癜(微血栓形成)

PCV2导致肢端、尾尖坏死(血管炎性缺血)

2、继发感染:

葡萄球菌性渗出性皮炎(形成黑色结痂)

二、关节与骨骼异常

关节炎:膝关节滑液量>5 mL(正常<1 mL),白细胞计数>100,000/μL

骨代谢障碍:长骨生长板增宽至>2 mm(X线检测,正常<0.5 mm)

三、运动功能障碍

后躯麻痹:因坐骨神经炎导致站立困难(神经传导速度<30 m/s,正常>60)

肌肉萎缩:半腱肌横截面积减少50%(超声检测)

06总结与防控

PRRS与PCV2混合感染通过协同破坏免疫系统、加剧炎症反应、促进继发感染等机制,产生"1+1>2"的致病效应。

一、临床诊断需关注

1、双相性呼吸系统损伤

2、快速进展的消耗性综合征

3、特征性淋巴结病变

二、防控核心在于:

1、精准免疫:PRRS弱毒苗(如JXA1-R株)与PCV2亚单位苗(Cap蛋白)分侧颈部注射

2、管理阻断:实施严格的批次化生产(3周批间隔)与空气过滤(MERV 14级)

3、监测干预:每周采集口腔液检测病毒载量(qPCR CT值<35时启动紧急预案)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