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空怀母猪管理常常被忽视,成为影响母猪群繁殖效率的重要瓶颈。根据研究,空怀率每上升1%,整体群体的年提供仔猪头数可减少2~3%。尤其在疫病压力高、淘汰更新频繁的背景下,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母猪繁殖状态,成为养殖场管理的核心目标。而“短期优饲”(flushing feeding)作为一种有效提升母猪排卵率和配种受胎率的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但其“精准化执行”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母猪空怀期“短期优饲”的机制、实施要点、饲料结构、时间窗口控制、配套管理、常见误区等通过科学优饲提升繁殖绩效。

“短期优饲”(Flushing)是指在配种前短期内(一般为7~10天)对母猪给予高能量、高蛋白、高消化率的饲喂策略,以促进卵泡发育、提升排卵数量与质量,进而提高受胎率与窝重。此方法源于上世纪中期,最初应用于绵羊繁殖管理,随后被广泛用于猪场。

适用对象:

断奶母猪:断奶后未及时配种者,适合使用短期优饲刺激发情。

返情母猪:配种失败后返情的母猪,需要“二次优饲”以恢复生殖力。

淘汰复养母猪:被暂时停用后拟再配种的母猪。

短期优饲对母猪生理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卵泡发育刺激

优质营养,尤其是适量的能量与蛋白质,有助于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LH(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进而促进卵泡生长、增加排卵数,提高卵子质量。

2. 激素水平提升

适当的胰岛素波动、葡萄糖浓度上升会促进体内性激素水平(如雌激素)提高,母猪表现更明显的发情症状,更利于精确配种。

3. 子宫环境改善

短期优饲提高肝糖原储备,有助于子宫内膜分泌的优化,为受精卵着床提供良好基础。

一、实施时机:断奶后第2~3天起

阶段优饲天数目的
断奶~发情前7~10天刺激卵泡发育、促进发情
返情母猪7~10天恢复能量储备,增强受胎力
间隔饲养母猪10~14天快速恢复体况、提高排卵数

二、饲喂量设计:因猪施策

母猪类型原饲喂量优饲日粮量备注
一般母猪2.2~2.5 kg提高至3.0~3.5 kg根据体况调整
瘦弱母猪<2.0 kg提高至3.5~4.0 kg增强脂肪蓄积
过肥母猪>3.5 kg维持或适度下调防止内分泌紊乱

注意: 胀气、便秘、下痢等问题母猪不适宜直接优饲,应先做调整处理。

三、饲料结构:高能高蛋白+功能添加剂

饲料成分推荐值功能
代谢能(ME)≥13 MJ/kg提供快速能量
粗蛋白≥16%提供构建卵泡原料
可消化赖氨酸≥0.8%卵泡发育关键氨基酸
添加剂如β-胡萝卜素、VE、牛磺酸、B族维生素增强抗应激与繁殖能力

特别添加建议:

维生素E: 提高生殖激素分泌,推荐添加量为80~100 IU/kg。

β-胡萝卜素: 作为前体维A参与卵泡成熟,每吨建议添加30~50 g。

植物精油或芳香添加剂: 提高采食欲,缓解应激。

1. 母猪分群

将断奶母猪、返情母猪、淘汰复配母猪分组管理,便于控制优饲时间与方式,避免营养浪费或管理混乱。

2. 精确体况评估

采用目测+触诊法,结合背膘厚度、外阴颜色、泪斑、粪便质量等评估是否适合短期优饲。

3. 饲喂频次

优饲期建议每日饲喂2~3次,鼓励采食并避免因一次饲料量过大造成消化紊乱。

4. 光照刺激

在优饲期间,补充光照至16小时/天,可提高母猪发情表现,提高配种时机判断准确性。

5. 防疫与驱虫

确保在优饲前完成基础免疫和驱虫操作,减少体内免疫负担与寄生虫对养分的掠夺。

误区后果正确做法
所有母猪一律优饲营养浪费、母猪过肥依据体况分类调整
优饲时间过长引起脂肪沉积、卵泡过熟控制在7~10天
只关注采食量,不关注采食质排卵数量未提升饲料质量需同步提高
发情即配,无精确监测配种时机错误、空配率高精准记录发情起始,结合站立反射确认排卵时机

母猪短期优饲不只是“喂得多”,更是“喂得准”。只有建立在科学体况评估、合理饲料结构、精准时间控制、辅助环境管理基础上的优饲方案,才能真正提升母猪繁殖性能,降低空怀损失。未来,结合自动化饲喂与智能采食监测的技术手段,短期优饲的“精准化”将更具落地性和实效性。






【版权声明】来源:猪多资源。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