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在21日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步趋于完善,开始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所以雏鸡前21天以保温为主。在雏鸡育雏期(前21天)以保温为主的同时,合理解决换气问题需要平衡温度与通风的关系。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 1. 通风与保温的平衡原则 优先保温:1~3日龄温度需稳定在33~35℃(根据品种调整),随后每周降2~3℃。 最小通风量:前3天可少量换气,后期逐步增加,确保氨气浓度<10ppm、湿度60%~65%。 2. 换气操作技巧 定时短时通风:      每天中午温度较高时开窗或风机通风10~15分钟,避开冷风直吹。     使用温控自动通风设备,设定温度下限(如低于设定值自动关闭通风)。   间接通风:     在鸡舍顶部或侧面高处开设通风口,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自然换气(冷空气不与雏鸡直接接触)。     安装通风管(直径15~20cm)从室外引入空气,使冷空气先与舍内热空气混合后再下沉。 3. 设备辅助方案 负压风机+挡风板:     风机配合挡风板使进入的气流向上混合,避免直吹雏鸡。   热交换通风系统:     外接新鲜空气通过预热管道(利用舍内废热)升温后再进入鸡舍。   保温伞局部通风:     在保温伞周围设置小通风孔,既保温又促进伞内外空气循环。 4. 环境监控与调整 实时监测:     使用温湿度计、氨气检测仪(目标:NH₃<10ppm,CO₂<3000ppm)。   观察雏鸡行为:     若雏鸡扎堆、鸣叫,说明温度不足,需减少通风。      若张口呼吸、远离热源,提示过热或缺氧,需增加换气。 5. 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贼风:所有进风口需加装导流板,防止冷风直吹。   垫料管理: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减少氨气产生(潮湿垫料会加剧氨气释放)。   过渡期调整:14日龄后雏鸡代谢增强,需逐步增加通风量,夜间仍以保温为主。 通过以上方法,可在确保雏鸡核心温度需求的前提下,有效解决换气问题,减少呼吸道疾病和缺氧风险。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