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型:
最急性型 无任何症状,突然发病,迅速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皮肤出现紫红斑。咽喉部和颈部发热、红肿、坚硬,严重者延至耳根、胸前。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常呈犬坐姿势,伸长头颈,有时可发出喘鸣声,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有时带有血色。一旦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病情往往迅速恶化,很快死亡。病程1~2d,死亡率常高达100%,自然康复者少见。
急性型 最常见。体温升高40℃~41℃,初期为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有时混有血液,后变为湿咳。随病程发展,呼吸更加困难,呈犬坐姿势,胸部触诊有痛感。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或废绝,皮肤出现红斑,后期衰弱无力,卧地不起,多因窒息死亡。病程5~8d,不死者转为慢性。
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肺炎和慢性胃肠炎。时有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有少许浆液性或脓性鼻液。关节肿胀,常有腹泻,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有痂样湿疹,发育停止,极度消瘦,病程2周以上,多数发生死亡。
二、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出血点,尤以喉头及其周围组织的出血性水肿为特征。切开颈部皮肤,有大量胶胨样淡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心外膜及心包膜上有出血点。肺急性水肿。脾有出血但不肿大。皮肤有出血斑。胃肠黏膜出血性炎症。
急性型除具有最急性型的病变外,其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泡沫黏液。肺有不同程度肝变区,伴有气肿和水肿。病程长的肺肝变区内常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浆液性浸润,肺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胸膜有纤维素性附着物,胸膜与病肺粘连。胸腔及心包积液。
慢性型身体极度消瘦、贫血、肺脏有肝变区,并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外面有结缔组织,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与支气管相通。心包与胸腔积液,胸腔有纤维素性沉着,肋膜肥厚,常常与病肺粘连。有时在肋间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及扁桃体、关节和皮下组织见有坏死灶。
三、诊断:本病最急性型常无症状突然死亡,而慢性型症状、病变都不典型,且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故依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怀疑本病,确诊依赖实验室诊断。
(1)方法采取心血、颈部水肿液、肝、脾、淋巴结等,涂片或触片,经碱性美蓝或瑞氏染色后镜检,发现两极着色的球杆菌,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可做出诊断。进一步检查可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必要时可进行动物试验。
(2)结果巴氏杆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淡灰色、圆形、湿润、露珠样小菌落,不溶血: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不生长。在血清琼脂平板上形成菌落经45°角折光观察可见荧光,菌落较小,中央呈蓝绿色荧光,边缘有红黄光带的为对猪毒力强的Fg型;菌落较大,中央呈橘红色荧光,边缘有乳白色光带的为对猪毒力较弱的Fo型。
四、治疗:发现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治疗。
(1)抗生素治疗可选择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强力素、盐酸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巴氏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如用药后无明显疗效,应立即换药。有条件的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