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寄养(Cross-fostering, CF)是一种常见的养猪生产方式,用于提高仔猪均匀度、降低断奶前死亡率和减少断奶体重的差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养猪业的一个主要问题。减少PRRSV传播的措施通常包括尽量减少或停止CF。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猪群感染PRRSV后接近稳定的时期,PRRSV在窝内的传播率很低。我们推测,CF不会构成PRRSV在窝内传播的重大风险。本研究旨在评估已知PRRSV状态的CF仔猪如何影响其新同窝仔猪感染PRRSV的概率。

材料和方法

在美国中西部选择了一个AASV PRRSV分类为I-B、阳性不稳定低流行的种群,该种群感染的野毒株是1-3-4 L1C.5 PRRSV。研究在首次引入后备后15周和接种商品PRRSV MLV疫苗后的11周进行。常规CF仍在进行中。

1、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3天内的3个产房的56窝仔猪参与本研究。在产仔后24小时内,使用耳静脉或尾静脉采集每头仔猪的血拭子(Blood swabs, BS),并仔给仔猪打上带编号耳的牌。当天,迦太基诊断实验室(CDL)通过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血拭子进行PRRSV检测。RT-qPCR结果可确定仔猪和窝的感染状态(PRRSV阳性或阴性)。无阳性仔猪的窝被列为PRRSV阴性窝。有1头阳性仔猪的窝被列为PRRSV阳性窝。

2、CF分组

根据每头仔猪和每窝的PRRSV状态以及母猪乳头数,在产后48小时内策略性地完成CF分组。每窝中最多只能寄入1头仔猪。此时允许产仔多的母猪寄出,匹配有效乳头数。5个研究组分别是:

  • PRRSV阳性仔猪到PRRSV阴性窝(P to N)(n=15)
  • PRRSV阴性仔猪到PRRSV阳性窝(N to P)(n=3)
  • PRRSV阴性仔猪到PRRSV阴性窝(N to N)(n=13)
  • 无仔猪寄入的PRRSV阳性窝(P no CF)(n=5)
  • 无仔猪寄入的 PRRSV阴性窝(N no CF)(n=14)

初始CF后不允许仔猪移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每天对窝仔数进行核实。

3、样本后续采集与检测

所有母猪的扁桃体-口腔刮片样本(Tonsil-oral-scraping, TOSc)均在CF后的最后一天采集,并提交给CDL进行PRRSV RT-qPCR检测。研究期间,窝之间更换针头,仔猪处理时阉割器械在窝之间消毒。

在注射任何断奶疫苗之前(仔猪19-21日龄),再次采集仔猪BS和母猪TOSc,并提交CDL进行PRRSV RT-qPCR。单独收集所有死亡仔猪的舌尖样本(TT)并冷冻保存,在研究结束时送往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诊断实验室(ISU VDL)进行PRRSV RT-qPCR。ISU VDL对4份BS样品和7份TOSc样品进行了ORF5测序。

4、数据分析

使用R统计软件构建回归模型,以初始TOSc样本中的母猪PRRSV状态为固定效应,产房为随机效应,测算PRRSV阴性猪变为PRRSV阳性的概率及其死亡率。

结   果

1、仔猪感染率状态

在所有研究组中,10.7%(75/704)的仔猪在最初检测为阴性后,在最终的BS或TT检测为PRRSV阳性。PRRSV阳性仔猪的比例分别为:

  • N to N组:4.2%(8/189)
  • P to N组:7.3%(15/206)
  • N no CF组:7.1%(15/211)
  • N to P组:17.1%(6/35)
  • P no CF组:49.2%(31/63)

与其他4组相比,P no CF组阴性仔猪在CF后转为阳性的概率在统计学上更高(P<0.05)(图1)。所有其它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仔猪死亡率

各组的仔猪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开始时母猪的PRRSV状态与PRRSV阴性猪变为阳性猪的概率无显著相关性(P=0.29)。2份BS和4份TOSc样本的ORF5测序成功完成。与野毒1-3-4 L1C.5 PRRSV株的同源性为98.67%-99.83%;表明没有证据表明引入了新的PRRSV或检测到疫苗株。

讨   论

在本研究的条件下,CF本身并不会影响窝仔猪之间的PRRSV传播或断奶前的仔猪死亡率。在感染PRRSV后,从业人员可继续利用CF来提高生产率和动物福利,同时确保适当遵循其生它物管理措施。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