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中涉及的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种类及特点如下

一、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呈紫色)

1. 链球菌(Streptococcus)

- 致病类型:猪链球菌病(脑膜炎、关节炎、败血症)。

- 特点:可通过伤口、呼吸道感染,仔猪易感,常引发高热、神经症状。

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 致病类型:皮肤化脓、乳腺炎、关节炎。

- 特点:环境中广泛存在,耐药性强,常因猪群打斗或外伤感染。

3. 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 致病类型:猪丹毒(急性败血症、慢性心内膜炎)。

- 特点:可通过饲料、饮水传播,急性病例皮肤出现菱形红斑。

4. 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 致病类型:李氏杆菌病(脑膜炎、流产)。

- 特点:多因污染饲料(青贮料)感染,母猪感染可导致流产。

二、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呈红色)

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 致病类型:仔猪黄痢(1-3日龄)、白痢(10-30日龄)、水肿病(断奶前后)。

- 特点:肠道正常菌群,应激或免疫力下降时致病,表现腹泻、脱水。

2. 沙门氏菌(Salmonella)

- 致病类型:猪副伤寒(断奶仔猪)、败血症。

- 特点:通过污染饲料、水源传播,表现发热、腹泻、消瘦,肠壁可见坏死灶。

3. 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 致病类型:猪肺疫(出血性败血症、肺炎)。

- 特点:常继发于蓝耳病、猪瘟等病毒感染后,表现呼吸困难、颈部肿胀。

4.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 致病类型: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

- 特点:需氧菌,常与蓝耳、圆环病毒协同致病,仔猪死亡率高。

5. 布鲁氏菌(Brucella)

- 致病类型:猪布鲁氏菌病(流产、睾丸炎)。

- 特点:人畜共患病,通过交配或接触流产胎儿传播,公猪可见睾丸肿胀。

三、两类细菌的核心差异(对猪病防控的意义)

- 药物敏感性:

- 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类、林可霉素更敏感;

- 革兰氏阴性菌:常用氟喹诺酮类(恩诺沙星)、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但需注意耐药性。

- 防控重点:

- 阳性菌:多因外伤、应激引发,需加强圈舍卫生和猪群管理;

- 阴性菌:常通过消化道传播,需严格饲料、水源消毒,减少应激诱因。

如需针对性治疗,建议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药物,避免盲目用药。

猪感染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后,因细菌种类、感染部位及猪自身状况不同,症状表现存在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

四、感染革兰氏阳性菌后的症状

葡萄球菌感染

● 皮肤症状:猪感染葡萄球菌常引发渗出性皮炎,多见于仔猪。患病仔猪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随后形成水疱、脓疱,破裂后流出棕黄色黏液,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棕黑色、油腻、恶臭的结痂,痂皮可成片脱落。

● 全身症状:病猪可能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至40℃ - 41℃,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

链球菌感染

● 急性败血症型: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 - 43℃,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眼结膜潮红、流泪,鼻镜干燥,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呼吸急促,部分猪还会出现关节炎,表现为跛行、站立困难。

● 脑膜炎型:多见于仔猪,除一般全身症状外,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磨牙、仰卧、后肢麻痹、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等,最后昏迷死亡。

● 关节炎型:由前两型转变而来,或单独发生。病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严重时不能站立,影响采食和生长。

五、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后的症状

大肠杆菌感染

● 仔猪黄痢:多发生于1 - 3日龄仔猪。最急性的仔猪出生后10多小时突然死亡,一般病猪排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沾染后躯及尾巴。病猪精神沉郁,不吃奶,迅速消瘦、脱水,最终衰竭死亡。

● 仔猪白痢:10 - 30日龄仔猪多发。病猪突然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有腥臭味。病猪体温一般正常,精神、食欲尚可,但病程较长时,会出现消瘦、脱水,生长发育受阻。

● 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眼睑、头部、颈部皮下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病猪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有的表现为盲目行走或转圈,叫声嘶哑,后期卧地不起,抽搐,四肢划动,最后昏迷死亡。

沙门氏菌感染(猪副伤寒)

● 急性(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体温升高至41℃ - 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耳根、胸前、腹下及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病猪迅速死亡,病程一般为2 - 4天。

● 慢性(结肠炎型):较为常见,病猪体温升高至40.5℃ - 41.5℃,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便呈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有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病猪逐渐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停滞,病程可达数周,最终因衰竭死亡,部分病猪可康复,但生长缓慢,成为僵猪。







【版权声明】来源:养猪管理与技术。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