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胃溃疡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母猪胃溃疡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损伤、出血甚至穿孔,严重影响母猪的采食量、生产性能和健康。
一、主要病因
1. 饲料因素
(1)饲料颗粒过细:(粉碎粒度<500μm),降低胃内pH缓冲能力,增加胃酸对黏膜的刺激。
(2)霉变饲料(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破坏胃黏膜屏障。
(3)高能量低纤维日粮,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胃蠕动减缓。
(4)饲料突然更换或长期饥饿,导致胃酸持续分泌。
2. 应激因素
(1)环境应激: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拥挤、噪音等。
(2)生产应激:妊娠、分娩、哺乳期代谢负担加重。
(3)管理应激:频繁转群、运输、疫苗接种、粗暴驱赶等。
3. 疾病与药物因素
(1)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suis)感染,破坏胃黏膜。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
(3)寄生虫感染(如胃线虫)。
4. 饮水与管理问题
(1)饮水不足,导致胃黏液分泌减少,黏膜易受损。
(2)饲喂不规律,长时间空腹导致胃酸积累。
二、临床症状
1. 急性胃溃疡(出血性)
l 呕吐(可能带血或咖啡渣样物)。
l 粪便呈黑色(柏油样),潜血试验阳性。
l 贫血(黏膜苍白、虚弱、呼吸急促)。
l 突然死亡(胃穿孔→腹膜炎→休克)。
2. 慢性胃溃疡
l 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渐进性消瘦。
l 间歇性腹痛(表现为磨牙、弓背、不安)。
l 粪便时干时稀,偶见黑色粪便。
l 皮毛粗乱,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
三、治疗方案
1. 紧急处理(急性出血)
l 止血:肌注止血敏(酚磺乙胺)或维生素K₃。
l 抗酸治疗:口服氢氧化铝凝胶或奥美拉唑(0.5~1 mg/kg)。
l 补液与抗休克: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 + 维生素C,严重贫血可输血。
2. 药物治疗
l 胃酸抑制剂:
u 奥美拉唑(0.5~1 mg/kg,每日1次,连用3~5天)。
u 雷尼替丁(2 mg/kg,每日2次)。
l 胃黏膜保护剂:
u 硫糖铝(20 mg/kg,每日2次,空腹灌服)。
u 次硝酸铋(覆盖溃疡面,促进愈合)。
l 抗生素(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u 阿莫西林(20 mg/kg)+ 克拉霉素,连用5~7天。
l 促胃肠动力药(如胃排空延迟):
u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0.2~0.5 mg/kg)。
3. 营养调整
l 短期:饲喂易消化饲料(如湿拌料、粥料),减少粗硬饲料。
l 长期:
n 增加粗纤维(如苜蓿草粉、燕麦壳,5%~10%)。
n 添加抗氧化剂(维生素E 200 IU/kg + 硒)。
n 使用益生菌(乳酸菌、酵母菌)调节肠道菌群。
4. 环境与管理优化
减少应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突然换料或转群。
少食多餐:增加饲喂次数(每日3~4次),避免空腹。
保证清洁饮水,避免水质过酸或污染。
四、预防措施
l 饲料管理:
n 控制粉碎粒度(700~800μm),避免过细。
n 禁止使用霉变饲料,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如蒙脱石)。
l 减少应激:
n 提供舒适环境(温度18~22℃,湿度60%~70%)。
n 运输或转群前使用抗应激剂(如维生素C、电解质)。
l 定期驱虫:防控胃线虫等寄生虫。
l 早期监测: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五、预后
l 轻度溃疡:经治疗1~2周可恢复。
l 严重出血或穿孔:预后不良,建议淘汰。
l 慢性病例:易复发,需长期调整管理和营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